7、
三月三日,北魏主拓跋焘派高凉王拓跋礼镇守长安。拓跋礼,是拓跋斤的孙子。又下诏,命执金吾桓贷在君子津建造桥梁。
8、
三月四日,北魏广平王拓跋连去世。
9、
三月十四日,刘宋皇帝刘义隆回到建康。
10、
三月十五日,尚书右仆射郑鲜之去世。西秦王乞伏炽磐任命辅国将军段晖为凉州刺史,镇守乐都;平西将军麹景为沙州刺史,镇守四平;宁朔将军出连辅政为梁州刺史,镇守赤水。
11、
夏,四月四日,北魏派员外散骑常侍步堆等为使节回访刘宋。
12、
四月七日,朝廷任命廷尉王徽之为交州刺史,征召前刺史杜弘文。杜弘文正在生病,即刻自己备车上路。有人劝他等病好了再走,杜弘文说:“我家杖节镇守边疆三世(祖父杜瑗、父亲杜慧度,都是交州刺史),一直就希望能够到朝廷报效,何况被征召呢!”于是出发,死在广州。杜弘文,是杜慧度的儿子。
华杉曰:
杜弘文此举,是政治智慧,保护家人,也是礼节。
说政治智慧,是避嫌。三代交州刺史,就是土皇帝,朝廷担心尾大不掉,把你调走。如果报告说我在生病,等病好了再走。三千里之外,皇帝怎么想,可就不知道了,有人会说你装病,要谋反,那是一定的,可能就造成大祸。所以马上就走,而且是“自舆就路”,都不用朝廷派车,也不等驿车,自己备车出发,还说这正是我多年的心愿。
说礼节呢,《论语》,子曰:“君命召,不俟驾行矣。”国君有事相召,传命一来,都不等车驾准备好,马上就走,步行急趋。步行,难道比车还快吗?为什么不等车呢?这是礼!家人自会准备好车驾追上来,再上车。这就是所谓“急趋君命,出行而车驾随之”。
13、
北魏司空奚斤与夏国平原公赫连定在长安对峙。北魏主拓跋焘想要乘虚讨伐统万,遴选兵马,训练士卒,给诸将各自分配作战任务,命司徒长孙翰等率三万骑兵为前锋,常山王拓跋素等率步兵三万为后继,南阳王拓跋伏真等将步兵三万人护送攻城装备,将军贺多罗率精骑三千人为前方侦察部队。拓跋素,是拓跋遵的儿子。
五月,拓跋焘从平城出发,命龙骧将军、代人陆俟都督诸军,镇守大碛,以放备柔然。
五月九日,拓跋焘从君子津渡黄河北上。
14、
五月十日,刘宋中护军王华去世。
15、
北魏主拓跋焘抵达拔邻山,筑城,舍弃辎重,以轻骑三万倍道先行。群臣都进谏说:“统万城墙坚固,不是一朝一夕能攻陷的。如今轻车进讨,进不可克,退无辎重,不如与步兵一起,带着攻城装备前往。”拓跋焘说:“用兵之术,攻城最下。必不得已,才会攻城。如今以步兵、攻城装备一起前进,敌人必定惧怕而坚守。如果不能及时攻下,粮食吃尽,兵士疲敝,城外又抢不到粮食,那就进退无据。不如以轻骑直抵其城下,敌人看见步兵没来,一定宽心大意;我再假装羸弱以诱之,他或许会出城作战,那就被我擒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军士兵离家二千余里,又隔着大河,这就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形势。所以,用这些轻骑兵,攻城则不足,决战则有余矣。”于是前进。
华杉曰:
拓跋焘所言,全是《孙子兵法》,攻城最下,是《孙子兵法》所言:“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他正是因为知道难以攻陷,所以才出此计,看看赫连昌上不上钩。
16、
六月一日,日食。
17、
拓跋焘抵达统万,分军埋伏于深谷,以小部队抵至城下。夏将狄子玉投降北魏,说:“夏主听闻有魏师,遣使召平原公赫连定(正在攻打长安)回来救援,赫连定说:‘统万城池坚峻,不易攻拔。待我生擒奚斤,然后再慢慢回来。内外夹击,没有不成功的。’所以夏主坚守城池以待之。”拓跋焘听了,很忧虑,于是退军以示弱,派娥清及永昌王拓跋健率骑兵五千向西,抢掠居民。
北魏军士有得罪逃奔夏国的,说北魏军粮食吃尽,士卒都吃野菜,辎重在后,步兵未至,应该急行攻击。夏主赫连昌听从,率领步骑兵三万人出城。
长孙翰等都说:“夏兵难以攻陷,应该避其锋芒。”拓跋焘说:“我兴师远来,就是求战,惟恐他不出。如今他既然出来。我避而不击,鼓舞他的斗志,削弱我的士气,这不是好计策。于是集结部众,假装逃遁,引诱夏兵,并消耗他们的体力。夏兵分为两翼,鼓噪追击,追了五六里,有风雨从东南来,飞沙走石,暗无天日。宦官赵倪,颇懂得一些方术,对拓跋焘说:“如今风雨从敌军方向来,我们面对风雨,而敌人顺风,天不助人;况且将士饥渴,愿陛下避免作战,以待后日。”崔浩呵斥他说:“这是什么话!我军千里制胜,一日之中,岂能改变计划!敌军贪进不止,后军已绝,正应该出动各埋伏的部队,出其不意,掩击他们。刮风下雨,只看人怎么利用,岂有常理!”拓跋焘说:“善!”于是分骑兵为左右队,互为掎角。拓跋焘战马失蹄,坠马,几乎被夏兵俘虏。拓跋齐挺身捍蔽,决死力战,夏兵乃退。拓跋焘再次飞腾上马,刺夏国尚书斛黎文,杀了他,又杀骑兵十余人,身中流箭,仍然奋击不辍,夏兵大溃。拓跋齐,是拓跋翳槐的玄孙。
北魏军乘胜追击赫连昌,一直追到统万城北,杀赫连昌的弟弟、河南公赫连满及侄子赫连蒙逊,死者一万余人。赫连昌来不及入城,于是逃奔上邽。拓跋焘微服追击,进入统万城;拓跋齐固谏,拓跋焘不听。夏人察觉,关闭全部城门;拓跋焘与拓跋齐等进入夏国皇宫中,得妇人裙,绑在铁槊,拓跋焘以此爬上城墙,翻墙出城,才逃得一命。这时天黑了,夏国尚书仆射问至保护夏主赫连昌的母亲出走,长孙翰率八千骑兵追击赫连昌,追到高平,不能追上,回统万。
六月三日,拓跋焘进入统万城,俘虏夏国王、公、卿、将、校及诸母、后妃、姊妹、宫人以万计,马三十余万匹,牛羊数千万头,府库珍宝、车旗、器物不可胜计,颁赐将士,各有有差。
华杉曰:
人为什么失败,都是因为胜心太重,没有遵守“不败兵法”。
华杉曰:“兵法首先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赫连昌只需坚守不出,就能把拓跋焘给耗走。但是他自以为有战胜的机会,就轻率出城。本该不战,他战了;本该求不败,他却要求胜。
赫连定也是一样,首都被围,应该即刻回军,他却舍不得“即将到手的胜利”,就认为统万城没事,要生擒奚斤之后在回去。
拓跋焘也是五十步和一百步,拓跋齐劝他不要进城,他却激动难以自制,要马上冲进去看看,差点丢了性命,功亏一篑。
还是要读《论语》,子曰: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少年戒色,壮年戒斗,老年戒贪。赫连昌、赫连定、拓跋焘,都在壮年,管不住自己的“血气”,这是心理生理学问题,什么智慧,都扛不住自己肌肉和腺体的条件反射。
唯有多读书,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才能修养这些道理,光靠自己是悟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