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作原文】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诗作于宋宁宗嘉定二年(1209)十二月,此时诗人在山阴老家,重病不起。临终之前,他给儿子们写下此诗,之后,于此年除夕去世。
这寥寥二十八字的绝笔诗,无愧于诗人呕心沥血创作的一生。陆游享年八十六岁,经他自己删削后的诗尚有九千三百余首。如此享年之高、作品数量之多,在古代诗人中是绝无仅有的。
而能以这样一首篇幅短小而分量极其沉重的压卷之作来为自己的创作生涯画上句号,这在古今史册中,亦是绝无仅有的。这寥寥二十八字的绝笔诗,无愧于诗人爱国爱民的一生。
一个人在生命的尽头,唯一放心不下的是国家未能统一,以诗叮嘱后辈们收复中原之日,别忘了在祭祀中告知自己。这既是诗人的遗嘱,亦是诗人发出的最后的抗战号召。情感之沉痛,气势之浑厚,令人潸然而泪下。“较之宗泽三跃渡河之心,何以异哉!”(明·徐伯龄《蟫精隽》)
这首七言绝句是诗人陆游一往情深、九死不悔之爱国心志的真诚祖露,确是天才豪迈”(明·郎瑛《七修类稿》)之作。诗题为“示儿”,意即为临终遗嘱。
诗人回顾自己的一生,幼时便立下“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爱国壮志,念念不忘收复中原,希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使国家复兴。
然而,诗人从未得到重用而且多次被罢职闲居,命途多舛。虽则如此失意,但他的爱国热情始终未曾减退,恢复信念始终未曾动摇。即使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挂念、惦念着祖国一。
这首诗有两大特色:一是基调激昂。诗人寓爱国壮怀于临终的悲痛之中,情真意切地抒写出忧国忧民之复杂情怀,虽有遗恨,但充满坚定之信念,虽有悲之成分,但主调是收复大业必成的毫不动摇之信心。
二是直抒胸臆。诗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表达出一生之心愿,倾注出满腔之悲慨,不事雕饰,直言心事,以平淡而朴素之语言,生动而真切地表达出深挚的爱国之情,“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清·贺贻孙《诗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