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跟朋友聊天,聊起现在的工作,谈到在日复一日重复着这些工作,没有明确的专业方向,没有自己独立的案件来源,很是忧虑。当俩人聊到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更是愣在那里,想不明白更看不清自己如此下去终究会是如何,结果聊天就在各自的沉默中结束了,各自回家,各自忧虑。
真是不敢想自己的未来,刚毕业的时候有无限的激情去畅想自己的未来,在自己的领域里摸爬滚打了这些年之后,发现很快就达到了瓶颈或者说是转折点,而自己除了焦虑就是选择逃避不去深入地想。
有一个自己一直觉得很牛逼的习惯,就是“凡是都要有一个结果,反正不管结果好坏我都能接受。”,这样的思维习惯形成之后,觉得自己很是慷慨、很靠谱,能接受各种各样的结果,凡是有回应。可回过头去看一些经历过的事情,才发现并非自己慷慨,只是自己习惯于追求结果,而结果一旦发生自己会有千百种理由来说服自己。比如说一个案子败诉了,可能是自己存在过错,但我可能会将责任归结给法官、归结证据、归结给当事人,然后说服自己自己已经尽力了,不去反思自己在做案子的时候是否已经尽心尽力,是否穷尽了案件可能胜诉的所有方法。
一旦开始追求结果之后,就会耐不住性子,做一个事情很想很快地就得到反馈,没有反馈容易陷入到自我怀疑中,就很容易放弃,也因为追求结果,整个做事的过程都会很痛苦,不会去享受。
最近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开始尝试每天录一些视频,坚持着每天写一些零碎的东西,发现自己的心态稳了很多,也没有时间去思考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想尝试着做一些需要长期坚持的事情。细细想来自己之前被别人所评价的一些优点,比如写字,我从初中开始就很喜欢写字,没事自己都会写一写,有了电脑也经常会写,这么多年下来,它才不至于变得很丑,甚至有人喜欢。长期坚持做一些事情,慢慢地才会看到效果吧,而不是着急忙慌的希望看到结果。
“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虽然需要一个大的方向,但比忧虑未来更重要的应该是想好做一件事,然后把自己丢进去认真做事吧,想太多,追求太多,未来换来可能是更多焦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