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孔子说:“一个读书人有志于学习和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是不值得与他谈论道的。”
【感悟】
朱子《集注》:心欲求道,而以口体之奉不若人为耻,其识趣之卑陋甚矣,何足与议于道哉?程子曰:“志于道而心役乎外,何足与议也?”
一、孔子不把追求物质作为生活的重心
孔子认为:做学问的人,尤其是有志于追求仁道的人,一定会以实现自己的理想为重,以身外之物为轻。富贵贫贱都不能动摇他的信念,之后才可能在道业上有所成就。这里并不是说不能追求物质,而是说不能把追求物质作为生活的重心。
如果立志求道,却还以衣食不华贵而感到惭愧,那他的内心一定有很强的私欲和虚荣心,遇到外界事物的诱惑一定会激起心中的波澜,左右徘徊,影响了自己内心的平静和目标的专注。心不静则无所得。
二、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读本章,我们应该明了“人活着是为了什么?”。
本世纪人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是什么?是追求幸福但又不知道怎样得到幸福。有的人挣了很多的钱,醉生梦死,绞尽脑汁。人会有乏味的感觉。
当人在一蹶不振的时候,或在低落的山谷中冷漠着,或在孤独的空间里看不到光明时,常常会问:“人为什么活着?”
很多人,由活泼可爱的儿童,稀里糊涂地走过人生,“慢慢变得像一个干瘪的桔子,然后干咳如秋虫,最后死去。”到死,他也没有搞明白“人为什么活着?”
还有些人,由于搞不明白“人为什么活着”,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硬撑着过无聊的日子,而过早地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有幸生为人,但不一定人人能享人生的幸福。这取决于什么呢?
“人”字,脚踩大地,上不封顶,暗示着人只要脚踏实地,就有着不尽动力的能源库。人可以创造美好的物质生活、而又可以因贪婪物质与金钱而毁灭美好的人生;人很局限而又是个无限的生物,毕竟人的智慧是无限的。但人还是分三六九等的,因为,人的修行决定着能量的高低。
1、对于高能量的人,他们活着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的人生价值反而更丰富。
2、而大多数人,芸芸众生皆为利趋。结婚生子,延续家族,也可以享受到其中的乐趣,这是普通人。
3、如果总处于负能量级,即使是生在福地,也会觉得苦不堪言,活得没滋味,一味地追求物质利益,这只能是还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但是,如果注意了修身,也是可以进入上一层的。
三、相由心生
“相由心生”,即心态决定一切!有时候一个人的心有多大,其格局也就有多大,事业也就有多大。心里爱越大,动力就越大,能爱多少人,就能赚取多少人心,人生的价值就有多大。
古人造词,细品起来,会品出深刻的含义。比如,“生命”一词,“生命”的含义就是:人“生来”就带有“使命”的。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 是何等自信!这是人的自豪与价值宣言,而这个“我”,必须是大写的,正是“长风破浪会有时”!
斤斤计较生活琐事的人,那实在讲,他的志向没有真正立起来,就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的成就。和这样的人谈论道业,肯定不能做深入的探讨,再做探讨只能是浪费时间或伤害感情。
人生有限,人的精力也有限。在这里,我深深佩服孔子敏锐的洞察力,一个人对待物质生活的态度,将会影响到他事业以及人生幸福的成功或失败。从现实来看,很多高官的落马,很多富贵者心灵的失落,都离不开无止境地攀比、无止境地追求奢华、享受。
读此章,可重温【1.14】。不知俭(自制)必自败。还可参考【9.27】、【13.8】、【14.2】。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学习《论语》,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大家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