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因为疫情原因,亲友有些焦虑,找我聊天,分享了非常“气人”的对话给我看。我一眼从中发现了“语言暴力”。
于是重新翻起了这本书:
书中引用的一段话:“听了你的话,我仿佛受了审判,无比委屈,又无从分辩。”
从小到大我们听到很多这样的话:“饭都不煮,懒得像猪一样,看你以后怎么办?”“我还不知道你?你就是懒!” 刚开始我们还想辩解一下,我们还不服,想努力去做事证明一下,结果换来的是新的审判:“不是这样做的……这点事都做不好,笨手笨脚的!”
一开始我们还会有不服,有抗争,但往往没什么用,大人总能证明他是对的。最后我们接受了“我就是这样的人”“懒”“笨手笨脚”,慢慢活成了父母眼中“了解”的懒样子。也习得了这样的语言表达模式,用同样的方式跟我们的下一代沟通,他们也陷入我们当初的痛苦或无助之中……
这就是暴力语言的威力。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非暴力沟通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我们不再条件反射地反应,而是去仔细观察正在影响我们的行为和事件,发现自己的感受及需要,并提出明确的请求。同时专注于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比如上面“饭都不煮,懒得像猪一样,看你以后怎么办?” 换成这样表达“现在已经中午一点了,妈妈看到你还没有煮饭,妈妈很不开心,既担心不按时吃饭伤害我们的健康,也担心你以后独立生活受影响,你是否愿意现在去把饭做了呢?”
以下书中的案例更是非暴力沟通的经典:
希望读到此文的朋友,对非暴力沟通更加重视与关注。期待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训练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