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一直在想,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敷衍自己的。
大概是第一次想不出写作主题的时候,我开始告诉自己,只是偶尔写不出主题而已,没什么大不了。过几天,说不定你就有新想法,迫不及待地想要发表长篇大论了。
这或许也不是全无道理。可是过了几天之后,我发现自己依然不知道写什么好。
于是我开始回顾自己这些天的经历。首先,当我告诉自己想要写点什么的时候,就把自己放到一个错误的高度。因为我不是要写一篇文章,而是要写一篇让自己,甚至让别人满意的文章。
其实,我不是想发表自己的想法,而是要迎合别人的喜好,去规划要写的主题。虽然,对于新媒体作者来说,大部分情况确实如此。但是,对于一个尚处于新手阶段的写作者而言,显然我还没有驾驭的能力。
最后,我可能总是用自己的理智脑看问题。我习惯于在还没写之前,就开始告诉自己,文章要写好,不能写残了。写个开头,看着也不太满意。写到中间,觉得自己说得都是废话,别人肯定看着无趣。
就这样,本来还挺有表达欲的情绪脑,被自己脑中不停出现的审视小人给生生扼杀了。
在我的印象中,这样的时刻经常出现。比如,本来兴致勃勃想发个朋友圈,结果却怎么都觉得自己写的文案没意思。删来改去,最后没有发出去。
就是这种太想好,而又不容许自己犯错的态度,严重阻碍了我进步。
02
最开始写文章的时候,老师就说过,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之前,有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女性,每天要上班,回家要做饭带孩子,收拾家务。每天留给自己的时间,特别少。就是这样,她每天给自己15分钟的写作时间,最后竟然写成了一部小说。
我不记得她的名字,但却记住了她的故事。身边总有些人,能完成你以为不能完成的任务。
当然,我也知道,大多数人跟我一样,每天想的是等到有时间再开始写。虽然,构思、创意可以等,但是写作水平不能等。等真正想写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文笔跟不上创意,无法精确的表达自己想要说的话。
其实,我大多数情况下,也是这样的。我总是觉得自己没有主题可写,然后日复一日地往后拖。然而,就是因为这样,我下次依然不知道要写什么。
我好像陷入了一个怪圈,一个越是不写,越是想写好,却越是写不出来东西的怪圈。在我想每一次都写出好东西的时候,已经步入了一个陷阱,那就是完美主义陷阱。
其实,本身我有什么错呢?只不过是想少在别人面前犯点错,少让别人看到自己文笔的稚嫩的时候罢了。后来,我才明白,这是一个无法省略的过程,是每一个写作者都无法跨越的过程。
每个人都是先学会爬,再学会走路,然后才学会跑。最后,有人学骑自行车,有人学会开车,为自己的速度助力加速。
所以,有些错误必须要犯,犯了之后才会反思下次不再犯。即便是写200字的东西,也比每天什么都不写,再那里坐等自己文笔成熟再写,要好太多。
最近看了粥佐罗的《学会写作》,我发现自己缺乏的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仔细分析很多爆款文章,有些观点,我认为没有那么强的逻辑关系。但是,很多新媒体作者,总能从那些看似毫无关系的理论中,找到联系,把两者结合起来。
一开始,我是不屑,因为我觉得这些东西看起来有点牵强附会。但是,不得不承认,很多我认为牵强附会的东西,确实得到了大众的认同。于是,我开始反思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大众的审美问题。
结论不置可否,但是显然,我确实没有把自己擅长的地方发挥出来。最重要的一点是,我确实没有将事物之间进行联系和深度思考,所以我总觉得没什么可写的。
03
很多时候,我不太喜欢写提纲,因为我总是在写自己脑中的东西,而不是框架上摆放的物品。
但这样有一个问题,就是容易出现南辕北撤的情况。框架上的主题,可能跟我写的主题,不是那么一致。也许这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一个提纲能解决的问题,为什么我就是不用呢?
看了很多人的写作方法论,我明白为什么自己会进步特别慢,因为我总是在看一篇文章的时候,只是在看这篇文章。而别人在看文章的同时,还在学习写作方法,搜集写作素材,甚至是分析这个主题的另一个写法。这或许就是目前我与他们之间,体现出差别的原因吧。
问题已经清楚了,接下来就是改了。
至于怎么该,或许我已经在做了。但是,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在别人把很多写得我认为稚嫩的东西,都搬上去营销了,而我还在原地打转。
或许还有一个原因,是太自我。有人说,太自我的人,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因为无法想读者所想,思读者所思。可能这种说法,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对的吧,但历史上从来都不缺乏自我的作者。
要说能不能受欢迎,可能还是你写得够不够好的问题。如果写得够好,酒香不怕巷子深。
有时候,一些作者真的让人细思极恐。因为他们太会把握人心了,他们深知读者需要什么,想看什么,就写什么。至于该不该写,能不能写,那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看就行。
写了很多无用的话,有些甚至有些逻辑混乱,不管怎么样,还是写了。加油,下次写点有营养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