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同样重要
读第98条《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有感
莱州市文峰中学 程挺模
苏霍在第22条建议《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中,介绍了学科教师吸引学生的重要性;在第27条建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喜欢做的事》提到要让学生具有两个爱好,即阅读和喜欢一门学科。今天,我阅读第98条建议,发现苏霍是在前者认识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学科教学和课外阅读的辩证关系,让我对这三条建议的综合认识清晰起来。
苏霍在这篇文章中,表面上是谈教导学生课外阅读的问题,实际上,他是在分析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的相互关系。我想,苏霍的分析大概是如下三点:第一个是学校教育的普遍缺点,就是没有那种占据学生的全部理智和心灵的真正的阅读,这是他发现的问题;第二个是用阅读教会学生自学,就是要使一个人在上小学和中学的时候就酷爱读书,并且学会在阅读过程中认识自己,这是他在解决问题;第三个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最喜爱的学科,就是让学生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拓展课外阅读,丰富个人知识积累,这是他在拓展反哺课堂知识。苏霍甚至提到,“阅读非必修的图书和准备功课是两个权利相等、意义相同的因素”,由此可见,课外阅读与课堂教学是同等重要的。
针对学校缺乏阅读的问题,苏霍建议读书是要教给学生的。他的方法是:
从学校和教师层面,学校要有 “思考之室”(阅览室),筛选出有益于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好书目录》(苏霍推荐900种),让到学生阅览室集体看书,并且学会做摘要记录,读书的目的是首先让学生培养为人做事规范的良好习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和我们当前各年级都有推荐的必读书目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是一致的。
从学生层面,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他“自己的”书,所读的东西就会印在他的脑子里,这本书应当在其心灵留下终生不可磨灭的痕迹。阅读带来的欢乐和积累就像是一个杠杆,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我一下子想起儿时六一节因为打折我买过的一本“恐龙”的科普书,多少年一直记在心里,关于6500万年前的恐龙种类、特点,我了解的一清二楚,并且之后还一直关心一些关于恐龙的发现报道,可以说我了解的恐龙知识比同龄人要早,也多一些。绝大多数人在我国的四大名著上都有同样的感触,比如《三国演义》描绘的战争计谋,《水浒传》表现的豪情仗义,《红楼梦》呈现的家族兴衰,《西游记》刻画的栩栩如生的神话人物,我们自小都有粗略的整体感知的,像我小时是通过别人讲故事、观看连环画小人书、收音机评书广播、电视剧等了解到的,虽不能细研,但“整本书”的粗线条的认识是有的。现在的老版(首版)的四大名著电视剧,一直在重播,总有人观看并能点评出相关的其他知识,应该是一代人留在心里永远的念想了。
针对学生的自学问题,苏霍建议要让学生先要学会读书和积累藏书。依我之见,这里的自学问题并不是一个自主学习的简单问题,而是一个自我教育的道德问题。苏霍在第79条《教育和自我教育》中,就提出了“自我教育”概念,指出“只有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我的认识是,自我教育就是学会对自己进行强制和约束,让学生知道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就是道德的成熟性。因此,我的理解是,自我教育的问题首先是从读书开始的。除了鼓励学生阅读自己喜爱的书,苏霍还组织“读者协会” “书籍合作社”“晨夕会朗读”“图书节赠书”等多种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自我阅读中来。到小学毕业,学生积累个人藏书平均200-500本。苏霍这样描述阅读的作用,“阅读(他自己喜欢的书)是一种自我总结,是自我教育的开端,是面对自己良心的自白”,正好应和了我们常说的一句读书名言,“阅读是和书中的故事人物在对话,也是和作者或大师在对话”。这些对话的过程,就是对照各种人物,反思自己,纠正过失,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所以,阅读对话的过程,自然也是自我教育的过程。
针对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苏霍这样描述学科教学和课外阅读的关系:“学生一般地都是从课堂教学得到启发而去课外阅读科学书籍,都是由教室走向阅览室,由某一个问题激发了兴趣而读第一本课外书到积累起个人藏书的”。我的理解是,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是互动互补的关系,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从自己的课堂教学去发现有兴趣的探究问题,再通过课外阅读去寻求问题答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再是反过来,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积累不随意识记的知识,反哺教师课堂教学的必修课程。这样,在学科学习中,课堂教学是有效指导,课外阅读是有效拓展,两者得到有机融合。对学生个体而言,他会感到学习的荣耀和自尊 , 产生—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会让他变得更好更完善,成为一个学会自我教育的人。这种良好道德的力量,即为苏霍前面所说的“自我教育”。
借此篇建议,反思一下我们自己的工作。相比之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比课外阅读做的要好得多,诸如课堂教学模式、环节、教法、学法、批改、检测、评价等工作都有基本的规范和做法,不再赘述。但在课外阅读方面,我们的有效工作并不多,面上虽然一直在倡导,但学生多是个体阅读行为,没有形成课外阅读的整体氛围。说实话,教师虽然课外搜集了大量的教学资源,特别是习题资料,但能有计划课外阅读教育经典的也不是很多。发现这些问题,我校根据“让每一个生命都增值”的教育新理念,从教师层面推出“文峰聊书”教师论坛,专读教育教学经典名著,实行双周聊书交流活动,提升教师教育智慧;在学生层面,推出“文峰诵读”活动,专读传统文化优秀经典,实施《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论语》《朱子家训》《道德经》等分年级系列阅读,传播优秀经典文化。同时筛选中华优秀诗词,分类整理成国学诵读校本教材,作为社团校本课程,拓展传统文化眼界。我们也注意到其他学科的拓展项目,我校构建了“1+6+X”校本课程系列, “1”是指以人为本的全人教育,“6”是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个方面,包括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X”是根据六大素养设置的多元化校本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不同的课程,每周二专门实行走班式上课,关照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发展。
当然,苏霍对课外阅读的要求可能是局于纯书籍阅读的,现在我们的阅读还扩大到了自主选择的课程项目,增加了“阅读”的广度。不过两者并不矛盾,苏霍到大自然去上“思维课”,就是引导学生分析观察事物的因果关系,实质就是在“阅读”大自然,因为自然界本身就是一部大书。
不管怎么说,我还是非常欣赏苏霍对学科教师的要求,“只有通过独立阅读来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智力兴趣,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学科)钻研”。本周初三级部李海燕老师讲了一节《送东阳马生序》的观摩课,围绕“虚心求学”和“勤苦学习”,作为“勤学修身”的文化拓展,引用了《中庸》的“君子慎其独也”的“慎独”思想,以及荀子《劝学》中的名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受到好评。借着我校实施“增值教育”的大势,具体到每位教师,是不应该给学生推荐几本有关本学科的课外书籍?选什么书?如何指导阅读?怎样知道阅读的效果?应该提上自己的教学议程了。
如果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反哺他喜欢的学科,学习取得优异成绩,那么学生就永远不会对自己的力量丧失信心。这何尝不是“增值”教育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