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公司有没有这种人,中午一起点了盒饭,大部分人还没怎么开始吃呢,他就己经吃完起身扔盒饭去了。对于这种天生就吃饭快的人,有些人会觉得这样不好—伤胃,也有人会觉得这人效率高办事利索。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我就怀有后面这种想法,也因此觉得自己吃饭快还挺好的。直到两年前接触心理学和最近2个月通过武志红老师系统的了解心理学,我才意识到这吃背后隐藏的巨大玄机,透过它不断能帮我们了解自己,也能更好的去理解他人。
精神分析对吃饭快的解释是:婴儿时期母亲哺乳上的量和次数不够,导致婴儿很多时候都吃不饱,于是养成了一有机会就拼命吃的习惯,于是这种行为就植根于潜意识一路被带到了成年后。行为如果不被察觉就会一直在背后发挥着影响,不光是吃饭快这一看的见的行为,更大的则是连带引发的行为动机背后的深远影响。这也是为什么武志红老师一再鼓励那些吃饭快的人能吃的再慢一点,我想背后的原理也是希望通过现在的慢来疗愈过去的快,从而让自己能不断完善变得更好。
我二年前有意识的练习放慢吃饭速度时,体会最明显的感受就是匮乏,担心不赶紧多吃一点后面就没了,于是无形中吃饭时就想把速度加快,一口还没咀嚼几下,就急着吃下一口,如些反复下饭菜真正的滋味其实是感受不到多少的。之后我在自己的销售工作中也感受到了这种匮乏感,对于这种感受我的理解是,奶水是婴儿时的生存资源,而成年后,工作业绩就成为了主要的生存资源,于是婴儿时对生存资源的匮乏感也自然延伸到了成年后的工作中,担心市场不够大,客户不够多,担心业绩被别人抢走。这种匮乏感一方面可能是一种动力,但更多的时候给我的则是过度的压力和紧迫感,让我马不停碲不敢有任何懈怠,心其实是很累的。
后面通过几个月有意识的自我沟通和吃饭习惯上的改变,匮乏感确实减轻了不少,除了业绩上做起来更轻松外,心态上的自由带给我整个人状态的提升其实更佳。
记得看到过一种介绍日本禅修时的饮食法,一碗很小的小米粥和八颗花生米,一起差不多只有正常饮食的1/3量,但正是这么一小份,只要你按照禅修的正确吃法却都能吃饱。分析其中的核心就是一个字:“慢”,比如吃花生米,一颗花生米要在口中嚼38下才能咽下去,我自己试用,嚼8下就没了,情不自禁就给吞下去了,后面一再赖着性子也最多只能到20下,再多就根本控制不住的自己就吞下去了。所以我觉得这种与其说是在练吃不如说是在练定力。虽然没能达到38下,但20下的体验也足够让我惊讶了,因为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花生米原来可以那么好吃。
都说人生修行是一辈子的事情,我们虽然没法像禅师那般修行,但至少从日常的吃饭中去用心感受,放下手机,放下心事,慢慢的体会每一次咀嚼的动作,从食物中去感受到这个社会的丰盛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