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名:贝塔
开篇点题:这是一篇议论文,论焦虑...。
相关文献:王耳朵先生的《致大Ⅴ韩寒:你可以衣食无忧,但千万不要教年轻人不要焦虑》(2018-04-07);茗荷的《你这么年轻,到底在焦虑什么》(2017-11-11)
正文:既然大V韩寒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也可以充分体谅王耳朵先生“坐着说话腰会酸"人生体悟。在笔者看来,两者都是站在自己的所处的立场发声,只是两个人的视野不同而已。就像公说孩子要下地干农活,婆说孩子要上炕做针线,而孩子正在胎中进行着变态发育。有趣的事是,公也有拿起针线缝自己裤衩的时候,婆也会在农忙时下地干活。韩寒较婉转的表达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活,不必强求得到了多数人的认同,但执与放之间如何能随心如意?
大多数人其实并未明确自己所喜欢的,只好先选择了就这样吧!王耳朵先生撕开了这口子,溅射伤害到了他人,大Ⅴ韩寒看不过去“太残忍了,医疗一波”。
中国有句古话叫“干一行,爱一行”,有位前辈也说过“选择一件事,坚持做下去,慢慢的你就会发现它的乐趣然后喜欢上它”,就好像“先结婚,后恋爱”。中国还有句古话讲“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先结婚,后离婚”,带着两身伤痕,情人成了仇人。
纵想不占因果,哪能眼睁睁看人误入了歧途,最终还是成了替别人思考人生的可怕模样:教吧,前路已尽;不教吧,后路已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笔者看来,王耳朵先生也只是焦虑者为焦虑者发声:“来吧,快扬帆起航,乘风破浪,跟随着前方那艘时代的方舟,目标是大海的尽头”。而大V韩寒则是阳光正好,沙滩、墨镜、躺椅:“去吧,享受日光也好,追逐冲浪也好,缤纷多彩的世界正是大家尽情绽放姿态的地方”。在远方亦有山中客坐看云卷云舒,静听花开花落。在高处亦有绝代天骄俯瞰众生,不胜高寒。在人间还有你我众生如无根浮萍,飘泊无定。
结论:议论文仅为一抒拙见,笔者想其实大多数人也应曾想自己思考自己的人生,想着活出不一样的精彩人生,选择不同的生活只因自己的人生观不同而己,都是在权衡取舍间搭建着自己的世界,只是为何多数人最终进入了“同一个世界”,住着千篇一律的“商品经济适用房"?尽在下一篇说明文“大同非大千”,笔者尽己之能,一诉菩提。
世界之大,有鹰击长空,有鱼翔浅底,让我们荡起双浆,小船儿推开波浪,嘴巴上哼唱着“舒克舒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