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着实让亚东吃了一惊。
“我想你们是误会了,我真的只是出于礼貌才帮拆洗碗筷。”亚东有点慌乱地解释道。
“呃,你才是想多了。三妹性格有点孤僻,我希望她多交几个朋友。”
“呃,好吧…”
隔着屏幕都能感到尴尬的气氛。
那时,亚东还过着在上海出差的日子,每天加班到晚上八九点,可下班后他并不觉得累,更多的是浑浑噩噩的生活状态带来的无趣感。
他是程序员,一个他无所谓的职业,谈不上喜欢不喜欢,有可观的收入,又没有太大的压力,少去了与形形色色的人应酬的麻烦,何乐而不为呢?和不少人一样,他是个怀旧的人,经常翻阅学生时代与同学的合照,莫名地笑出来;但又和大部分人不一样,他不想再回到校园的生活,因为现在他可以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体现,对,他认为自己的价值,就是赚钱。钱带给他的安全感,让他可以少些烦恼,多些让家人生活地更好的资本。
毕业一年了,关于成长与否,亚东自己不清楚,他只清楚的是自己越来越迷茫,他觉得自己拥有程序员的自我调侃与不善交际,同时骨子里又夹杂着文艺气息,他从不把自己归于理工男一类,这也就造成了在与同事相处时的格格不入。
他热爱绘画,可非科班出身的他,总是觉得自己无法与科班出身的他们相比,没有学过素描的事实加重了他绘画方面的自卑。虽然亲人、朋友都是以夸奖来评论他的画作,但他心里明白,这没有达到优秀的水准。
他喜欢唱歌,这是他后来才发现的事实。从小时候跟着动画歌曲哼唱,到后来喜欢Michael Jackson、小虎队、westlife,再到现在的陈奕迅。尤其是大学接触陈奕迅的歌曲之后,他闲暇时间总是喜欢哼唱他的歌,无论是表达欣喜、苦闷,还是想要释放压力的时刻。
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他渴望认同与归属,他没有自己的价值观,所以他追求大家都在追求的成功,也同大部分人一样,靠近成功最接近的方式就是拥有很多钱。他毕业后一直在为成功找路,他向金融看齐,下班时间他看了很多关于金融理财的书籍,从《富爸爸 穷爸爸》开始,他一连阅读了大量的理财书籍。他知道了财务自由这个概念,于是他渴望财务自由,这成了他毕业至此的努力的源泉。可他还是很迷茫,他后来才意识到,他缺少的是幸福感。
他处在这个时代最热门的行业——互联网,拥有不错的待遇,再加上出差补贴,酒店住宿,他看起来似乎比同龄人賺的更多,除去程序猿这种称谓,也体面更多,事实也是如此。他更多时候的迷茫,在大部分人看来就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如同他后来接触的哲学一样,无用,只是他没想到的是,自己会在无用的事上越陷越深。
为了他的成功,亚东给自己设置了FFDSC计划——健身(fitness)、金融(finance)、绘画(drawing)、唱歌(sing)、编码(coding)。健身与编码,是他是不喜欢的,但为了收入与健康,他需要坚持下去,真的是如他后来敬佩的毛姆所说:为了使灵魂宁静,一个人每天要做两件他不喜欢的事。所以每天加班回到酒店,他都强迫自己完成健身任务。
亚东加了三妹的微信。
“你好,三妹,我是张亚东。”
“你好,我叫林雪。我知道是你,看头像就看出来了。”
“哦,这你都能看出来!厉害厉害!”
“画的还挺像…”
听到这么夸奖,亚东的虚荣心得到了满足。
“而且,你朋友圈不少自拍。”
“呃,好吧。”
“我先去收拾东西啦,最近忙着去英国的事,忙得焦头烂额。有机会再聊。”
“哦哦,果然大学霸!去忙吧。”
“学霸到只知道学习了。再见!”
“拜拜!”
亚东翻开林雪的朋友圈,只看到寥寥几条,满是文艺女青年的孤独感,还有一种叔本华的悲观哲学。
他心想,这是一个孤僻的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