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枣庄方糖读书会第34场复盘。
2019年第二场。
这一场我们共读《默想是智力发展的敌人》
伴着2019年的第一场雪,这场读书会如期开始
每年的一、二月份都是我这一年比较慌乱,无所适从的时间。上学时,这是一学期备考总结,然后从紧张到突然放松的时刻,我的学生时代几乎都在没有什么积极向上的计划中悄然溜走;工作后,大多是忙乎年终考核,就像学生时代备考一样,忙完就可以歇一歇,依然是焦头烂额的多。
而2019年的这个时间于我来说确实有些不一样,因为在方糖里习得的复盘,因为生命故事手账的具体呈现,我在12月底复盘2018,与它好好告别,展开新一年的梦想,这些梦想与我都不再是空中阁楼,而是带着内在生发的自律去踏实践行,有所计划的梦想。一月也是我这个刚刚学会播种的农夫勤恳撒播的好时节,为了保证读书会的顺利开启,这一天调整了各项活动,虽然有些电量不足,但读书会依然是我充电的必备法宝,开过后备受滋养。
精心准备的茶歇让我们每个人在这个雪夜都倍感温暖,聊起各自的近况,多了一些疲惫,冥想时顺着场能把大家带回到与曾经的自己相逢,用白光疗愈带着大家穿越放松。恩,有伙伴睡着了……这次冥想近二十分钟,果断决定不再书写,直接进入轮读环节。
前半部分作者用鸡兔同笼这一类的实际案例展开了为什么要让孩子把思考的过程说出来。说实话,这类题目我一直都没搞明白,很困惑。分享后发现,其实我们都在实践让孩子说出思考过程,而不是仅仅局限在答案是什么。通过对自己成长感受以及观察孩子的学习过程,我们总结出来语言和文字都是非常重要的表达方式,这是大脑思考过程的展现,说话是可以推动思考的,说出来的任何内容都是对自我意识的超越,建立在自我思维的水平之上。当大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时,就能体会到更多的思路和方法。
这一章节里还有一个细节就是作者回忆起儿时一些发生在生活中的学习契机,其实并不一定是“恰好”,她的妈妈非常用心,会翻看孩子的作业本,观察他学到哪里,哪里没有明白,然后再精心设计,让孩子在玩中去思考,了不起的妈妈。
但是如何引导孩子去表达自己的思考,这并不简单,如果带着掌控、带着教导去问孩子,孩子很有可能抵触,不愿意告诉你;如果不够真心,孩子会觉得你在敷衍他,没有被充分尊重和关注到;这些都是我们会经常遇到的状况,如何去巧妙的提问,引发孩子的表达,这才是作为妈妈们应该去思考的,此刻,我想到在方糖里浸泡出来的一句话“问出一个好问题,远远胜过给出一个标准答案”。L分享到了如何启发孩子提问“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别人又是怎么想的?这件事如果是不同的人会做出什么不一样的选择…………”,她很有层次的进行提问设计,很值得赞赏。我由此想到了读书会中用到的故事深化法,正是用发问让故事回到每个人本身,把力量凝聚在自己身上。
第二部分轮读了作者和邻居用格子数大米的过程,这里面有一个细节很让我们触动,就是为了弄懂这个问题,作者把10粒米放一堆,50粒米放一堆,100粒米放一堆……然后他用重量换算数量,比如大约40粒米是一克,1万粒大米就是250克,4万粒大米就是一公斤,最后换算出这些米的数量换算成重量是9000万吨,就可以想象数字之大了。这种转换思维,转变角度的方式是很了不起的,生活中处处可以用的到,但对于孩子一旦有了这种视角,对他成长的影响也是具有里程碑意义。
作者的好奇心没有被打压过,没有因为求知好奇、探索新鲜事物而被训斥过、被惩罚过,他的这些习惯发现弟弟身上也有,这就说明环境对人有着很深的影响。最后,书中也提到,每天至少三次把自己思考的过程说出来,耐心倾听孩子诉说自己的思考过程,给孩子更多的空间,随意探索家里的任何事物。
最后我们想借由一个案例来探讨下如何启发孩子。Q说到上周和孩子探讨“死亡”,她问到儿子“什么是死”,“想没想过为什么一说到这个字家里的老人就会很不开心”……她耐心的倾听孩子,与孩子探讨,这种方式也给到孩子非常不同的感受。我就想到五岁的女儿在去年这个时候面对姥爷的离开不谙世事的模样,我用天上的星星给她说了一个故事,告诉她姥爷变成星星在天上祝福我们,此后,她经常用星星来触动我(特别是在我不关注她,有些时候忽略她时),生、死是每个生命都要面临的话题,客观理性的告诉孩子生命的有始有终,也可以把各国面对生死的不同风俗告诉孩子,让孩子拥有更多元的认知,更广阔的胸襟,也许是作为父母能引领孩子走的一小段路。
读书会散后,走出书吧,漫天飞雪,地上已经积了厚厚一层,可身体的疲惫却在读书会的浸泡中再次蓄能,毫无倦意,何其有幸,身边依然有这么多温暖的陪伴和无形的祝福,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份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