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着曾经和在傅狮兄的聊天中,狮兄提出:在很多公益活动中我们的助人行为是受助者的需要还是满腔热血的助人者的需要?即使受助者真的需要时,我们在助人过程中的助人方式恰当吗?换句话说即在所谓的助人过程中对方的感觉是体面和有尊严的吗?我们的行为真的帮助到了受助对象做到了“授人以渔”还是只在表面上看起来是帮助到了受助对象仅是“授人以鱼”而令受助者失去了自我负责的能力甚至自我的尊言?(狮兄是国际公益组织狮子会里对男性的统称)
我一时无言,我知道狮兄不需要我答,只是抛出这个问题让我思考。
做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在日常的工作中,我会秉承“不求不助”的原则,这里“不求不助”意思是,做为一个咨询师即使看到别人在生活中呈现出明现的问题,令其甚是痛苦,但若他自己没有求助的意愿时,我是不会主动上前告诉对方,你要如何如何,除非对方表达出需要求助于咨询,我才会和他一起工作。我知道看到别人生活的痛苦主动上前告诉别人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助人是干涉别人的生活,即使是一片好心也不能称做帮助。生活中对于亲人、朋友、熟人也一样,即使我觉得他们在处理某些事情时方式方法有欠缺,我也不会主动告诉人家要怎么做,顶多在人家询问时说出自己的建议,仅仅是建议也不会要人家一定听。
现在的我深深地懂得,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我需要接纳每个生命有他需要面对的功课、我需要接纳每个生命有他不同的成长历程,也有他不同的成长速度,我更需要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独特性。
说到这里,忍不住想多说几句,生命本是一场体验,在超越了苦难之后再来看待生命中曾有过的经历时,人们常常会发现那个苦难原来早已化作了一场宝贵的历练,我能成为今天的我,跟过去生命中曾经历的每一步都是分不开的。在贝曼老师课堂的现场咨询个案中、在林文采老师课堂的现场咨询个案中,在我自己接待的心理咨询个案中,我都一次次见证,揭开那些苦难的层层包裹后我们通常都会发现案主生命中那闪闪发光的宝贵资源。如此,或许当我们抱着一颗接纳、臣服的心去面对生活中出现的艰难,过好每个当下,谁能说苦难对于人生来说就一定不是美好? (当然这里说的助人事宜不包括紧急救援)。
在人与人之间我不赞同自以为是的助人,不代表我只维护界限认同漠视,当我遇到有人寻求帮助时,我会尽我所能的带着内心的爱、秉着对对方的信任、怀着对生命的敬畏与谦卑去支持对方。当我看到或者以为他人要需要帮助时,我愿本着尊重主动探询是否需要帮助和需要怎样的帮助,来做我能做的。
思绪扯远了,继续回到公益组织的助人上,在我们每次开展一项公益活动前,除了遵照狮子会对于服务项目做出详细的调研、评估等程序外,我们每个人也许可以看看自己的起心动念,我是为了把服务队做好完成队里的公益项目而参加这个服务吗?我是因为自己内心的柔软、怜悯之心被触动想要去参与这个公益活动吗?我是为了行善积德想要回馈社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去参加服务活动吗?我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能有助于他人去参与服务活动吗?如果你的答案中有是或者还有其他出自自己内在的原因,那我们有没有看到很多公益活动表面看起来我们为他人而付出,实则我们是为了满足自己内在的需求而做的。
倘若如此,我们是否需要在每次活动中摸摸自己的胸口,看看自己是否怀着一颗恭敬的心、一颗谦卑的心,带着感恩的情去面对我们的服务对象。正是缘于对方的接受,我获得了一次满足自己内在需求的机会,我获得了一次彰显自己生命价值的机会,我获得了一次成长自己的机会。看来公益服务活动并非如表面所呈现的是助人者在给,受助者在收,我们的服务活动实则是一个互助的过程。这也是傅狮兄在培训中的教诲,狮兄曾不断地强调给我们这个部分。如果忽略了这个部分,我们可能不小心就让公益活动变成了对弱势群体的消费。
如此,在公益活动中,我们就更加要觉察和注意自己的言、行是否无意识中又在强调我们助人的身份和对方的受助身份。
对于傅狮兄抛给我的思考,在我看到的来自海灵格老师《助人的界限》时获得很多启发。现将部分内容分享如下。也愿有助人之心愿的人们有机会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