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2日,三节课创始人黄有璨在他的一篇题为《小马宋与李笑来的“自由人”之路》文章中提到,李笑来在和小马宋的接触中给小马宋的第一个建议就是,别再依赖于“做广告、做创意”来获取收入,做广告,本质上还是一种“出卖时间来换取收入”的行为,是不先进的,如果真的想要自由,小马宋需要有“睡后收入”。
什么是睡后收入?李笑来曾经告诉我们:睡后收入是一种被动收入,指的是就算你睡着了,你的产品还在给你赚钱。你输出一次产品,就可以自动获得长久的收益。这让我想到,睡后收入用在如今如火如荼的知识付费领域实在再贴切不过。
为知识付费的时代已经来临?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喜马拉雅“123知识狂欢节”,喜马拉雅FM宣布,平台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其中,马东领衔的《好好说话》以单日销售额555万元夺冠,易效能《时间管理10堂课》以274万名列第二,第三是狂欢节当天开启预售的《梁冬私房笔记:庄子的心灵自由之路》。
这是最近知识变现一个比较耀眼的案例,在2016年,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以李笑来在罗辑思维得到APP上的课程——《通往财富自由之路》为例,截止2016年12月6日,订阅人数97530位,收益约1941万。
今年9月13日,著名营销人李叫兽推出14天改变计划,799人/元,仅限500人,推出当天瞬间满员,39.95万顷刻入囊中。
知识网红彭小六,在赤兔APP上的一节《我是如何用周末时间创业的》课程,定价9.9元,累计销售4590人/次,也就是说累积卖了4万多元。这对于他还是小额收入。他曾经开设的知识训练营,价格249元,付费人数达到823人,也就是说单天课程收入达到20w。
另一个知识管理的大牛易仁永澄,创造了在10分钟内收入100万的记录……
这些都是利用知识挣钱的大牛。在长尾领域还有很多利用各类知识和技能挣钱的人。这些案例给人一种错觉:知识变现的时代已经来临,而且钱还来得特别容易。
知识变现的领域十分广泛。
在时间管理、写作、沟通、自媒体、PPT、阅读、知识管理、结构思考、个人品牌、理财、整理术、知识管理、演讲等许多领域,知识都在以各种形式实现变现,可以是微课、训练营也可以是书籍。这些领域霸占着多位大牛(我们也可以称他们为“知识网红”),他们各自拥有很多粉丝。为什么他们能够超越普通人,获得知识变现的红利?通常分为两种。第一,他们在某个领域深耕多年,成为该领域的“专家”;第二,他们博览群书,善于总结、归纳、体系化,能够将其他人的知识及技能点梳理为自己课程,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将课程不断改进,从而使自己变成该领域的“博家”。并且,他们通常不属于任何公司。
为什么课程这么好卖?兴趣、技能&成长和钱。
比如,跟龚琳琳学唱歌,可能是源于兴趣和好奇;跟PPT达人学习PPT,则是希望获得该项职场技能;跟着彭小六学习知识管理,可能是希望通过习得的方法梳理自己的知识体系,使自己能够更有方向性、更快速地成长。而知识能比较容易变现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钱。学习者希望学习过来人的经验,让自己也像他们一样,成为下一个知识网红,像他们一样开课、培训、挣钱。学员们的心理,知识网红们当然了解。他们的文章标题已经说明了一切:
《从200快1天到20w一天,我是如何用知识变现的?》
《我是如何在10分钟内收入100万的?》
《靠码字月入6位数,我的自媒体创业路线》
《这3项能力,让你成为月入10万的“手艺人”》
《年轻人,如何正道之第一个100万》
《如何从0开始写作转到15万》
那么,谁在买这些课程?
职场人和即将走入职场的大学生,或者说,正在用时间换钱的大多数人们。实际上,只要有一颗想要成长的心,都可以成为这些课程的目标受众。一个人所需要的技能、一个人的兴趣总是有很多种,这让知识网红们拥有巨大的客户群。
“知识”价格不贵,但规模效应却能放大收益。
课程本身并不贵,甚至大多数是顺手的零钱,或者一餐饭的费用,学习的门槛大为降低,购买者能够很轻松地做出购买决定,即使购买后抽不出时间学习,也不会觉得心疼。
知识网红的课程以线上课程或训练营为主。这些课程通常价格在500元以下,价格在1元、8.8元、9.9元、99元、199、249元不等。虽然不贵,但依靠规模效应,他们的收入依然可观。10月19日,李笑来在知乎Live的一节课《一小时建立终身受用的阅读操作系统》课,以1元的价格销售121220人/次,这几乎是很多职场人士一年的薪水。三节课创始人黄有璨一节《内容——从业者的能力进阶路径》的课程以19.8元的价格(但愿我没记错)卖了847次,加上课程中的打赏,也是不菲的收入。这类在线课程,只要链接还存在,就可能持续带来收入,完全就是“睡后收入”。
这些线上课程通常以一节课(1-2个小时)、一周、两周、21天、3个月不等。除了线上以外,还有各类线下培训课程,以及多个知识IP联合授课。线下授课带来的收入通常并不可观,但却能帮助他们扩大影响力。
知识网红们抱团发展,多渠道分发,影响力不断扩散。
知识网红们不仅有自己的导流渠道(微博、微信等),并且形成一个头部内容创造者的联盟。这个联盟内,他们互为资源、互为渠道。一旦联盟中的某位IP发布新的课程,联盟者们都会利用自己的渠道(微博、微信)进行推荐。所以,他们大多数共享着很多粉丝,并形成一个不断外括的影响力圈。
在分答、在行、知乎Live、得到、朝夕课程、喜马拉雅、赤兔、一块听听、职场充电宝、职场充电宝、网易云课堂、社群等知识分发平台,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尽可能多地在各个平台露面,以获得尽可能多的曝光和收益。
他们的钱来得真的特别容易?
看似容易,然而每一块收益背后都是多年的积累和努力。以李笑来为例,作为出了名的工作狂,从1995年大学毕业开始到现在,就每天都在工作,春节也不例外。而那些在各个平台分享、开设课程的知识网红们,那些让我们看起来似乎钱来得特别容易的人,通常都经过一番超越常人的付出,才获得光鲜的履历、成就以及超越常人的收入。
知识变现正以如火如荼之势崛起于各个平台,这一趋势不可逆。在我看来,它带来益处十分明显:
1、在年轻人中激发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包括读书、学习、分享等,帮助他们在职业生涯、思维深度和广度、职业技能等多个层面获得成长。
2、他们以实际经验引发年轻人的思考,并向他们展示了另一种可能:功成名就远不止打工一条路,在一个领域持续精进,成为专家,售卖知识,也可以获得可观的回报。
然而,在这一火热的知识变现现象背后,我们仍需要冷思考。
比如,被成功者验证的路,是否真的适合大多数?
知识网红们早已无私的把自己的变现经验分享过无数次。在一个自己擅长、而市场需要的领域持续研究,直到找到让自己像爆品一样迅速扩展的临界点,各种机会就会纷至沓来,出书、分享、微课、培训等睡后收入将会变成现实。
成功者的案例,不由得让很多人想象:像他们学习,也能够成为他们一样的人。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匍匐在成为知识网红的路上。他们投入不菲购买各类课程,花很多时间让自己学习。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是,在各个领域,已经盘踞了很多高手,普通人的机会越来越少。如果要在知识网红之路上继续,必须结合自身优势以及市场需求,找准方向,否则牺牲时间精力很不划算。然而,如果仅仅是为了提升职业技能、满足兴趣爱好,这样的学习值得提倡。
在《凤凰文创观察家》12月6日发布的一篇对李开复的采访中,李开复说:知识和经验变现的时代到来了。的确,2016或称为知识变现的元年,在即将到来的2017,极有可能迎来知识变现的爆发,知识网红们挣钱的速度将会更快,并且将会看起来更容易。这不得不让人感概,从知识免费到付费,人们竟能如此自然、如此快速地过渡。曾经的公司人,脱离公司的“庇护”,不仅可以生存,还能活得更好。而这一切,突然让我想起咪蒙的一句话,这个世界,承认每一个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