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并践行原则是获取自由重要方式。
在普遍的认知中,原则一般被认为是一个不可逾越、不可触碰的底线。守住了这条底线的人叫做“有原则的人”。
可是,为什么要画这条底线,画这条底线的目的是什么呢?我并没有从别人口中得到清晰的答案。人们只是说,“没有原则的人容易一而再的妥协”、“没有原则的人一定会吃亏”、“不要和没有原则的人做朋友”。但是,对于重要概念,理解的清晰、准确是非常必要的,于是经过自己的思考我尝试着这么定义:
自己识别出,在某个领域最重要的东西,为了保护它们而给自己制定出来的一系列严苛的规则,叫做原则。
正是因为被保护的东西“最重要”,所以,原则才“不可逾越”。于是,“有原则的人”就变成了:
准确认识到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并为了保护它制定了一系列规则,且持续苛刻地执行下去的人。
注意了,这里有三个关键点,首先得认识到在某个领域内最重要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其次围绕它制定规则,然后持续地、苛刻地执行下去。才叫做有原则的人。少了任何一点都不行。识别错了重要的东西,那原则的就跑偏了。识别出重要的东西,却不保护,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它受侵害,还不如不识别出来。制定了原则却不苛刻的执行,那制定了又有什么用呢?
原则是一把能切断一切的“次元刀”。
愤青和傻白甜眼里的世界是近乎非黑即白的。社会人的世界的主色调是灰色的,因为很多事情是复杂的,所以很难简单的做出合适的评判。毕竟,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难处,谁的生活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个世界很复杂,仿佛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有自己“有情可原”的理由。但是在原则这把刀面前就不好使了。这可是把小说剧情里得“次元刀”,无论软硬、恢复能力多强,它可以直接切断空间。再“灰色”的东西,都必须分开黑白。
有原则,换句话说就是严于律己。然后,因为你的原则是给自己制定的,并不是用来限制别人的,所以就要宽于待人。可是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生活中很多人做的是相反。他们不给自己制定原则,反而限制别人自由,然后别人一没做到就好像对方是没有原则的人似的。这样宽于待己,严于律人的人,表面上来看,他们貌似为自己争取了利益。但另一面却是一副“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的景象。
你知道没有原则意味着什么么?意味着没有底线,那么就会一步步妥协。是,我一只青蛙,你开始就要用开水烫死我,我肯定反抗啊。但是没有,“原则”这是示警和抗击机制,我怎么面对“温水煮青蛙”的攻击啊?没有原则,别人一步步把你推向悬崖你都不知道,等反应过来,早已坠入万丈深渊了。这不是拿生活闹着玩呢么?就跟炒股一样,一坨韭菜,进入股市,追涨杀跌,赚钱不懂止盈,赔钱不知止损。这不是作死么?
每当我跟别人谈及原则的时候,别人总会说:“那不就不自由了么?”别不信,有时候我们周围的人之间就是存在着很大的认知差。一个人类在大自然里“裸奔”,无依无靠,没抓没挠。大自然里,弱肉强食,洪水猛兽。是,你想去哪就去哪,可你都不能保证看得见第二天的太阳,这叫自由么?这不自生自灭么?去沙漠,你是不是还带着骆驼,背着食物和水。白天戴着草帽骑骆驼,晚上支起帐篷睡大觉。
我的意思是,出门在外,要知道方向、有保护措施,才可能抵达目的地。单个原则是砖,成体系的原则是墙,一个个成体系的原则组成了一间房子。是房子就有门窗,从门走肯定比翻窗户出去合理。出了门,面对大自然,前面是海,后面是悬崖,左面是裂谷。好了,我不说你也知道该往哪个方向走了。
房子保护了你,门窗是出口,自然屏障告诉你,走到该停了,这里不能走、那里不该走,这不就指明了方向么?原则既保护了自己,又指引了方向。它怎么就限制自由了呢?这明明是给了自由好么?最起码它给了我们一道最后的安全屏障,让我们能活下来。
还记得那个苍蝇蜜蜂实验么,一个人把一只蜜蜂和一只苍蝇各放在一只透明玻璃瓶里。瓶口打开,平底对着光。你猜发生了什么?蜜蜂向光,追着光不放,一次次撞击瓶底,很显然到死它也出不去。苍蝇呢,乱飞乱撞,不知道碰了多少次屏壁,最后竟然稀里糊涂的从瓶口撞了出来。
蜜蜂的方向是光给的虚假的方向。苍蝇的方向是自己一次次“经历”出来的。很显然,只要出口存在,那么瓶壁一次次告诉苍蝇“此路不通”,最终,它总会撞出来的。方向不是别人给的,指哪打哪,方向是自己一步步实践、经历、一次次碰壁碰出来的。原则就是这么把方向展现给我们的。看似我们的方向是“被”规划出来的。实则却是自己的选择,因为制定原则的人就是自己。
如果单个原则是砖,那么,
有比没有强;
多比少强:
形状规则且统一的比不规则的强;
能组成一面墙的比零散砖块强;能盖成房子当然最好。
所以,制定原则,越多越好,越对越好。最好成体系,就是不成体系,一堆砖堆在一起也能挡一些风沙。为何说越多越好,普遍都会想,量多不如质高。我的逻辑是这样的,因为原则是为了保护某个领域内自己最重要的东西,他的质或者说必要性,就已经在这个领域内达到最高了。那么,质已经到顶的东西当然是越多越好。而且,只有原则多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成体系。原则越多,就证明自己涉猎的领域越多,证明自己重要的东西或者说自己认知到重要的东西就越多。
然后,你要不断升级你自己的“原则体系”。
你最好不定期的审视自己制定的原则,看看哪些不合理,哪些不够清晰,哪些可以组成体系。然后,不断地更新、优化、升级自己的原则体系版本。没人能保证一开始自己制定的原则就是无懈可击的。不但不会是无懈可击的,甚至可能刚开始制定的原则是很扯淡的。谁年轻的时候没制定过几个脑残的原则,我中学的一个朋友,曾经给自己制定过一个天真的原则:“这辈子只爱一个人。”他是认为当时谈的女朋友能跟他过一辈子,可惜,考上大学就分了。然后呢,如果他是个从不升级自己原则体系版本且他又是一个苛刻执行原则人。那他就单身一辈子吧,这太可怕了。原则就是一个苦心经营出来的系统。任何苦心经营出来的东西都不应该被轻视。如果那个苦心经营出来的东西是好的,就应该重视它,因为它价值巨大,如果那个苦心经营的东西是坏的,那么你更不应该轻视它,因为他杀伤性巨大。所以,请你一定要认真审视自己脑中的原则,并不断更新其版本。
前面定义过,原则是自己识别出在某个领域最重要的东西,为了保护它们而制定出来的一系列严苛的规则。所以,制定原则最重要的其实并不是规则的制定,而是识别出最重要的东西。所以你要不断问自己“什么更重要?”,问道最后,“什么最重要”就显而易见了。然后,因为要保护的东西最重要。所以原则线后,半步不退。你就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就好了,就算狂风把树刮折了,还是原地不动。没办法,谁让咱是植物呢?
面对原则,自己是植物。那么背对原则,自己就应该是动物。你都这么苛刻地去执行原则了,至于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对自己好一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人的意志力资源是有限的,在小事上消耗意志力,会导致在原则上的意志力减弱。不光要闭一只眼,有时候甚至可以放纵一下自己,这样基因才爽。总是长期束缚着本能,把他逼急了总有一天基因会从底层干死自己。
价值观决定原则,选择依据价值观和原则做出,根据选择做出的一个个行动,构成了整个人生。普遍认知总是把原则和不自由放在一块去。然而现实就是这么反直觉,反而是原则给予了自由,或者这么说更为贴切:
制定并践行原则是获取自由主要方式。
“你以为你自由”和真正的自由不是一回事, “多数人都那么认为”和事实就是如此,也是不挨边的两回事。随大流不叫自由,真正的自由是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制定并遵守原则、不断努力获得的。所以,原则不是“枷锁”,原则是名为“枷锁”的自由。
附本文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