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礼仪之邦,对红白喜事,交际应酬,酒席待客都十分注重,特别是酒席方面,正如老话说的“来而不往非礼也”,因此在农村,每逢红白喜事就有“宾客宴请之道”,而摆酒宴也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
特别是到了年底,农村的酒席更是不胜繁多,因为到了年底,外出打工的人回来了,地里的农活也忙完了,这时候办的话特别热闹,有气氛。并且在农村人看来,年底是个好日子,此时办酒席能预祝来年顺顺利利。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一般来说从腊月开始,酒席就不断,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左右。
酒席不仅是以酒肉款待宾客的一种聚集活动,更是相互关怀,相互祝贺的一种形式,然而这几年农村宴请之风越来越不正。从之前的结婚,生孩摆酒席,到现在的娃娃上幼儿园办酒席,升学办酒席,甚至演变到心情好了办酒席。
这也让有些人想不通,现在为啥都想着名堂的摆酒席?酒席为啥越办越离谱?
其实,也不难理解为啥会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因为在农村办酒席并不便宜,首先请个掌勺师傅,做个一桌菜至少上百元的花费,加上现在的酒席食材也基本上都是买的,如果把乐队,鼓手费用算上的话,一桌的酒席至少400元,即使场地是自家的,再加上礼钱,一桌依然没赚钱,有的甚至还亏本。
既然在农村办次酒席亏次钱,为啥还争着办?对此有位老农也说出了这样3句话,无奈又扎心
一,为了收回之前随的钱
农村有句老话“吃一窝,还一饼”,意思是说,用对方对待自己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对方,打个比方:这次我家孩子结婚你给我随100元礼,我记在本子上,等你家孩子结婚就打开本子看看当时给随了多少,然后还回去。这本是礼尚往来,农民更在乎的是这个人情。而现在农村的酒席可谓是五花八门,有时一个月都能吃上十几次酒席,而且礼金越来越多,这对于农民来说其实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因此有的农民为了把之前的礼钱收回,无奈之下,只好跟风办了酒席。
二,有的是为了敛财
这几年农村的酒席之风越来越不正,以各种名堂为由的酒席越来越离谱,比如说母猪生仔办酒席,孩子1岁,2岁,3岁,4岁等等,办酒席,甚至演变到心情好了办酒席。并且礼金收的越来越多,之前讲究往来风尚的酒席,已经演变成当下衡量关系深浅的标尺,甚至演变成有些人敛财的途径。并且屡禁不止,愈演愈烈!许多农民也感叹,从腊月开吃,吃到正月十五,钱都快被吃完了,无奈赶紧提前外出打工。
三,担心别人品头论足。
农村摆酒席的习俗自古便有,酒桌宴席更是人们重要的精神舞台。无论平常亲戚邻里之间有多少矛盾,有多么的不愉快,都能在一席觥筹交错之间畅饮而尽,并且经过几千年的沉淀发展,办酒席已经成为习惯,风俗,和衡量双方感情的聚会,如果这家闹小孩办酒席,你家没办的话,不仅会被认为失礼,还有可能被旁人品头论足。
正是由于上面这3个原因,才导致了即使有的地方办酒席亏钱,还是争着办。
此文为看点(我相信了生活)原创内容,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