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过这么多文章似乎从来都不会去写景,可能单单去写一个地方的景会显得太空,太虚无,用几个很平凡的词语也许就一笔带过。自然也就不成章。在一个地方待了二十多年都没好好去多看几眼,可能太过熟悉,熟悉这里的一村一地,一草一木。
自记事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其实并没有多大的事要忙,来,因为这有我爱的,有我熟悉的土地;去,不过是为了生活,young总想走得远一点,多一点都是狗屁理想。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住校一直到快大学毕业,我承认在学校睡的时间绝对比家里多了好几倍,夜里想过最多的地方无非就是那片野。我不写回忆,也词穷至不知道用什么去赞美。
可能它不美,还显得有点荒芜,但一点是真的,那就是它真实的存在在那里,田野的农作物见证了它一季又一季的繁茂昌盛,就像一位老人生活在那片土地上大半辈子一样,年年月月,没有太大的变化,变得是那老人脸上又多了一道皱纹。
我对那片野的记忆全部停在小时候,那是属于我们村小孩的童年,见证那个年代最纯真友谊的地方。一起在上面放放风筝,一起追逐打闹。随后的十年都忙着上学读书,毕竟在家待的时间不长。也就不知道它在某个时间段是怎么变化着。
岁月总是在改变一些东西,人也变得越来越现实,也都想去外面看看,心里想着得是城里美好的生活,倘若问一句,在城里待着就真的会幸福吗?
慢慢这里的房子越来越少,人也越来越少。自然而然那片野也渐渐成了荒野。每次回到那地方,没有了像小时候那般冲动,几个小鬼聚在一起玩泥巴,拍画片,没有了属于那年代的纯情。宁愿整天闷在家里也不愿去看看那片野,印象中每次的一笑而过也就成了现实。
如果再用一个词去形容那片野的话,那“静”这个词可能说再好不过了。没有人去打扰它,似乎连鸟儿也不愿从它头顶飞过。越这样就越发得静,有时候静得让人发慌,大热天,土也被晒得有点裂开了,无人问津。等到太阳下山了,那野也该熟睡了。
春去春会来,花谢花会再开。人既然选择离开那片野,可能也就没有再回来的念头。房子拆了,即使再回来看看自然而然也就很快会离去。也许这离别并不伤感,都是静悄悄的来,然后再静悄悄的离去,没有了太多的怀恋。
倘若问我对那片野有多喜欢,我会这样回答你:毕竟生活了20多年地方,生活的点点滴滴也终将落叶归根。就算有一天我忙读书忙工作再一次离开那片野的话,我也不怕,因为我的窝始终在那片野上。祖祖孙孙也生活了好几代,那人走了,我得替他好好的守护这土地,守护这片野。
没有了城市的喧嚣,也没有了汽车鸣笛。人虽少,但依旧有着春的葱茏,夏的茂盛,秋的凄凉,冬的寒冷。一切都没有因为太多人的离去而改变些什么。
至少我还在这里。
我的窝还在那片野上,将来我如果带着那个她来到这里,一定要仔细地带她去看看那片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