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胥山
马革浮尸去,君王太忍人。
此山空庙貌,何以劝忠臣?
(附考:山在郡东二十五里,接嘉善县境。一名张山,乃硖石之余支也。吾郡诸山,自天目发源,尽于海盐。北一支由硖石蜿蜒而来。发为胥山。平田突兀,广寻数亩,旧经云:“子胥伐越驻兵于此。”《水经》云:“子胥死,浮尸至此。居民怜之,立祠其上,俗名伍王庙。”旁有石龟,凝望注水。风雨中,农人见其行疑为怪,凿其目。碑语有“石栈自钱塘抵御儿之胥口”凡十一字,惜不得其全文。又有磨劔石,长二丈许,劔痕在焉。其巅相传即子胥墓也。《括异志》云:“隆兴间,守臣李春请拨隶郡学,以荒山皆石,不果。”乡人陈了翁之裔陈煃凿石结庐,名“读书堂”。下有水曰胥江。屠应埈有《胥山赋》。其他题咏甚众。八景之一曰“胥山松涛”。)
(二)殳山
丹灶功成后,寥寥掩竹扉。
但闻蝉巳蜕,不见鹤来归。
(附考:山在府城西南五十七里,旧属嘉兴,今析属桐乡县。东南三十五里千金乡。昔有道士殳基,尸解于此,唯存巾氅葬之,号桐棺冢。山有两峯,东峯号史山。明初贝淸江、朱以贞结殳山诗社。后郭观察舜举、吴洪雅公治、西林僧公朗辈继其盛。云又有洗药井、藏兵坞、潮音院、显灵庙(系宋时祀三衢周孝子,封显灵王者)、慈乌泉、喝石嵒。陶弘景真诰云:嘉兴殳季真于宋景和元年得晋杨许三真手迹于剡县,马氏以呈废帝。又陶隐君弟子题名有嘉兴殳兴祖。)
(三)滮湖
四境田相接,烟澜自渺弥。
客来吟此景,无或比滮池。
(附考:湖在郡城东南二里春波门外,一名马场湖。《宋志》云:阔五百丈,深三丈。北邻城壕,东列㕓市,其西则鸳湖也。亦名南湖。湖滨有濠股塔,湖南有乐郊、水心、列岫三亭及潘尚书园。中有烟雨楼。俱另见。)
(四)鸳鸯湖
东西两湖水,相并比鸳鸯。
湖里鸳鸯鸟,双双锦翼长。
(附考:湖在郡城南三里澄海门外。湖中多鸳鸯,故名。又云以东西两湖相丽如鸳鸯也。亦曰双湖,搃名南湖。宋从事郎闻人滋《南湖草堂记》云:“檇李,泽国也。东南皆陂湖,而南湖尤大。计百有二十顷。”元陈世昌有《南湖赋》。湖中有裴岛、放鹤洲诸胜,又名陆瑁养鱼池。八景之一曰“鸳湖春晓”。)
(五)长水
古来名未灭,人好水还清。
一读高僧疏,尘劳悟此生。
(附考:水在郡城南六里,长五十余里。自海宁发源,贯硖石,东北流入嘉兴境。始皇东游过此,闻土人“水市”之謡,乃乘舟交易以应之。宋时有长水法师,明沈懋孝学者称长水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