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是投入竞争,打击竞争对手的重要资源,企业追求的就是继续经营而已,大家都没有钱赚了,就稳定下来了;
熊彼得说:“竞争可能冲走一个工业部门的特殊利润,但它不能毁灭所有一切工业部门共有利润。”
只有创新,才有利润。没有创新,竞争的结果就让你没有利润。
在一次成功的创新后,你会获得一个利润丰厚期。这一利润丰厚期,有一个持续的惯性,以至于我们已经停止创新了,他还要持续给我们的利润回报,直到有一天,别人的创新垫付了我们的成功,我们就突然死亡了。诺基亚就是这样的情况。
那么,什么是创新呢?熊彼特定义了五种创新: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也就是消费者还不熟悉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征;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式;
(3)开辟了一个新市场,也就是有关国家的某一制造部门以前不曾进入的市场,这个市场以前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4)获得原材料或半制成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同样不论这种供应来源是已经存在的,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的。
(5)实现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比如造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打破一种垄断地位。
今年还流行一般畅销书《从0到1》,就是讲企业追求的是垄断,垄断才能获得利润,没有垄断,就是年年难过年年过。《从0到1》说的垄断,就是熊彼得说的创新带来垄断;
没有创新的实体经济,永远都很艰难。至于虚拟经济的畸形泡沫繁荣,那是制度垄断和制度套利。
说创新,那么谁能创新呢?
熊彼得说,只有企业家能创新。事实上,他正式用创新来定义了企业家。他说:
“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组合,新组合意味着对旧组织通过竞争而加以消灭。我们把新组合的实现成为“企业”,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
“只有实现新组合才构成一个企业家,我们的概念比传统要狭窄一些,并不包括各个厂商的所有头目或经理们或工业家们,他们只是经营已经建立起来的企业”。
“企业家的只能是把生产要素组合起来,把他们带到一起,因为只有在要素第一次组合时,这才是一次成功的行动——而如果在经营一个企业的过程中去做时,就只是例行的工作”。
每一个人,只有当他实际上“实现新组合”时才是一个企业家,一旦当他安定下来,像其他人经营他们的企业一样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这种资格。因此,任何一个人在他几十年的经营活动生涯中,很少能总是一个企业家。
企业家不是一个身份,而是一种创新的状态。总经理不一定是企业家,董事长也不一定是企业家,只有当他在创新的时候,他才是企业家。
所以说:企业家=创新
没有创新,就不是一个企业家,只是一个管理者,管理者只能获得“管理工资”,只有企业家才能获得利润,这个利润叫“企业家利润”。一旦停止创新,利润很快就没了。
熊彼得为什么要较这个真呢?他是针对另外一个词——资本家。不是说资本家摄取了利润吗?熊彼得说,资本家根本得不到利润,提供资本的人,如果不承担风险,那他只能得到利息,承担风险呢,能得到投资回报。
企业家即雇佣了劳动力,雇佣了生产资料,也雇佣了资本,资本家是被企业家雇佣的。
熊彼得的企业家定义,对今天的中国企业家有重大的意义,企业家不是一个阶层,而是一种创新力,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动力。
同样,当我们思考自己的企业,也懂得时刻用五个创新来衡量自己。我们所有的利润,都来源于创新,如果我们今天没有创新,但还有利润,那不过是去年创新建立优势的惯性,这惯性随时会离我们而去。所以,我们在经营业绩最好的时候,就要着手布局下一轮创新,否则,我们随时会被淘汰。
企业必须有企业家,不能只是职业经理人“打理”,而是要有具备企业家精神,能持续创新的“职业经营人”。
熊彼得也以他的创新理论解释了经济周期,他说,企业家是经济发展的唯一原因,而企业家不是在时间轴上均匀的出现,而是以周期性云集的方式出现。企业家云集性的出现,连同他引起的现象,构成经济繁荣阶段的唯一原因。
企业家为什么会云集性的出现呢?因为一个或者少数几个企业家的出现,可能促使其它更多企业家的出现,于是又可能促使更多企业家以不断增加的数目出现。如果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成功地前进,那么许多困难就会消失,于是其他人就会步这些先驱者的后尘,知道最后创新为人们所熟悉,成为一种人人都可以选择的事情,这轮创新红利也就结束了。
企业家成批的出现是繁荣产生的唯一原因。那么,经济衰退的原因是什么呢?
衰退的原因是繁荣,衰退是繁荣的结果。这一轮创新红利都吸收完了,就衰退了,进入平衡状态。
衰退的结果是什么呢?衰退的结果,是下一轮创新,下一轮繁荣。
熊彼得说,对于现代工商业者所持有的关于经济周期运动及其机制的认识,足以使工商业者,只要当最坏的结果过去了,就能预测将要来临的繁荣。如果他们多少能坚持的话,就能在下一个繁荣中获得有利条件。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说企业追求的关健,在于“永不出局”,只要你还在牌桌上,总会等来好牌。
认识这些现象,可以缓解我们的“战略焦虑”,或者说“转型焦虑”。在经济进入转型周期的时候,我们要坚定于自己的使命和战略,而不是转型去找别的机会,甚至把转型搞成了转行。
不要说“应对市场变化”,当你说“应对市场变化”的时候,你已经输了。因为市场自己是不会变化的,消费者的需求是不会变化的。市场变化,是企业家创造的。消费需求的变化,也是企业家创造的。消费者自己不会产生一个智能手机的需求,然而乔布斯去满足了这个需求。相反,乔布斯创造了只能手机,消费者才会需要它。然而,诺基亚的市场就变化了,怎么应对呢?应对不了。只有雷军能应对,他跟进。
所以,当你发现市场变化的时候,那是别人已经创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