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啃读的是《爱心教育》这本书的手记一:爱心和童心。这一辑主要收录的是李老师和学生的感情故事,我们感受到了他“施爱育人”的真挚情感。书中那一件件用心的小事,不断冲击着我的心灵世界,引发我的思考。这样直抵人心的文字,我们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梦想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
这一辑的开篇是《当一个好老师的基本条件》,当好一个老师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呢?李老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教育首先应该充满感情,一个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感情虽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没有感情的教育是苍白的。李老师能做到善于走进学生、尊重学生,受到学生的敬重,在于他始终保持一颗童心:这颗童心,使他深深地爱着他的每一届学生、每一位学生;这颗童心,不止一次使他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这颗童心,使他自然而然的走进了学生的情感世界,也在不知不觉中拨动着他和学生爱的情弦……拥有爱心和童心,是当好一个老师最基本的条件。
李老师给我们讲述了许多和学生之间发生的感情故事:把汪斌把送给自己的鸡蛋每天煮给汪斌吃;半夜背周慧看病;学生偷偷探望李老师的妹妹;给每个学生过生日;学生给李老师过生日;与宁玮和伍建的感人故事……李老师用朴实的语言讲述着这一段段独特而温馨的师生情。爱学生是做老师的基本条件,可是能做到爱每一位学生,这超越了师爱的范畴。李老师对学生的爱体现在很多细节上:记住每个学生的生日,并细心地为学生准备生日礼物,写祝福语、给学生写信、为贫困生捐款、给困难学生钱买营养品……特别是他和宁玮的故事打动了无数人,他对宁玮的牵挂早已超越了师生,那是出于对家人一样的关心和爱护。虽说为了供弟弟上学而辍学的宁玮是不幸的,但是,她能遇到李老师,并在李老师的长期关心、鼓励下勇敢面对生活,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又是幸运的。在宁玮的心中,“李老师”不仅仅是一个称呼,更是她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爱”就一个字,可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老师真心的付出。李老师用真心、真情守护着学生,感染着学生向善、向美的成长。他真正做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让每一个从他手里走过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周慧、宁玮,伍健,还有很多很多学生,与李老师相遇而改变了人生的走向。想想自己,真的很惭愧,虽然我也爱学生,但是却做不到李老师那样始终如一,他对学生付出的执着,深深震撼着我,我也开始反思自己与学生该如何相处,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爱我的学生。
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写就了爱的故事,一段段温暖的回忆铺就了爱的真心。李老师用自己真挚的爱,收获了学生真诚的爱的回报,这份情令人感动,令人震撼。我想,现在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中还不算晚,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