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山理论有许多版本,和本文相关的冰山理论我这样诠释:
在大海里,冰山为什么如此显眼,让人似乎只注意到冰山而忽视了海水,显然这是因为冰山的形态但构成冰山和海水的基本物质是一样的。
在自然界中,由于形态而不是物质元素的不同而不同的现象足以令人深思。同样的道理,在浩瀚的宇宙空间,日月星辰形态不一,但组成的基本元素总有共通性,这种共通性正好反映了宇宙互联网的本质——看似遥不可及的星辰其实和你我息息相关!当然,传说天上某一颗星星的陨落预示着人世某个人的离去,文学化的表述并无不可。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去理解呢?
譬如,这里的星星陨落并不决定着某个人的离去,而是星星的陨落和某个人的离去,或者更多的其他共生现象只不过是某种物质形态的衰弱。换句话说,天地间某处物质场的衰弱决定了星星、人、其他共生现象的发生,而这些星星、人、其他共生现象只不过是某处物质场衰弱的映射!
是的,看起来有点像科幻小说了!这里我要引用杜甫的一首诗:
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这首诗的意思是(现在有些家伙攻击和诬蔑王杨卢骆的文章)但即使等到这些家伙身体死亡,名字也让人忘了,也阻止不了他们的声名、文章像江河那样万古常流。
这里的“王杨卢骆”可以替换成我们祖先中的圣贤们,至于如何定义哪些是圣贤,留待后文!
现在,我们把视角切换到现代的互联网。有了互联网,大数据就理所当然了!人、物、事件的大数据分析会沉淀出许多有模型意味的数据流,这些数据流经过进一步的数据挖掘细分,应用在商战上,可以创造崭新的商业模式;应用在军事上,可以改变原有的战争形态;应用在经济上,可以瓦解就有体制行规;应用在政治上,可以改写政治学实践逻辑,应用在科技发展上,可谓日新月异、斗转星移...诸多的表述让我们重复这样一种直觉——A决定了B\C\D..., B\C\D...都是A的映射,B\C\D...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我们把这样的直觉放到广袤的宇宙中,似乎日月星辰都可以掌握在手中,日月星辰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显然,我们的祖先感受到了这种联系,其中一个直观地表现就是:
除了用太阳的视运动来观测时间外,我们的先祖通过长时间的恒星观测,最终确定了二十八星宿,以此作为另外一个测定时间变化的参照系,而这个参照系和太阳的视运动又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相互印证,把握真理!
写到这里,我不禁想,当日月星辰都被纳入一个统一的思维体系的时候,那是怎样一种互联网思维啊?日月星辰本来就是一体的,但在观测过程中,怎样把日月星辰以及诸多现象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中?这要经过多少代杰出者的努力和含辛茹苦?
远古的互联网研究的是天地万物,现代的互联网在商业和科技浪潮中方兴未艾,但互联网的本质没有改变,大数据的指向也会顺理成章。
关于远古互联网的编译器,我们了解到了晷仪,然后是二十八星宿,还有太阳的视运动,还有阴阳,还有八卦,还有:
这就是一圈圈的编译器,这就是中国人传统文化的互联网,这也是大数据,还需要说什么呢?
雄关漫道真如铁,吾将上下而求索,继续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思维观照中国的传统国学,从语言文字中找出绵延千年的文化互联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