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由曰:“子治天下(11),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12);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13),不过一枝;偃鼠饮河(14),不过满腹。归休乎君(15),予无所用天下为(16)!庖人虽不治庖(17),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18)!”
注释:
(11)子:对人的尊称。
(12)宾:次要的、派生的东西。
(13)鹪鹩(jiaoliáo):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
(14)偃鼠:鼹鼠。
(15)休:止,这里是算了的意思。
(16)为:句末疑问语气词。
(17)庖人:厨师。
(18)尸祝:祭祀时主持祭祀的人。樽:酒器。俎:盛肉的器皿。“樽俎”这里代指
各种厨事。成语“越俎代庖”出于此。
译文:
许由回答说:“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经获得大治,而我却还要替代你,我是为了名声吗?‘名’是‘实’派生出来的次要东西,我将去追求这次要的东西吗?鹪鹩在森林中筑巢,不过占用一棵树枝;鼹鼠到大河边饮水,不过喝满肚子。你还是打消念头回去吧,天下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用处啊!厨师即使不下厨,祭祀主持人也不会越俎代庖的!”
感悟:
许由拒绝尧的禅让,因为自己心中无功、无名,天下已然大治,君位对他来讲毫无意义,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诫世人不要居功自傲、贪慕虚荣。文中描写自然界中鹪鹩、鼹鼠安分自足、悠闲度日的状态,暗示政权无用,如果人人都能自给自足、安贫乐道,还要国家、政权做什么?再者,若世人能心无旁骛、知足知止,不求功、不求名,世上也就没有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区别了,最后许由把自己定位为祭祀仪式中的祭司,即天道的化身,而唐尧是庖厨,人道的代表,许由坚信天地之道始终大于人类之道,认为人应放下自我、容于天地,而非利用自然、破坏自然,因此不会与尧换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