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1-P204
书本概括:
德国哲学发展脉络:到黑格尔哲学那里,除了感性被剔除不谈,其余的所有,关于理性,关于思维,关于主客体的同一性,关于运动性,关于自驱性,都被涵盖在黑格尔“向历史看”的理论体系里面,这个体系太封闭,以至于只能由后人借由探讨感性,而在其外壳上破开一道口子,从而才有进步的空间。
康德:开创了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康德的寿命大约是八十岁,他出身于贫困家庭,一生甘于清贫,终身未婚娶,而且他拒绝高官厚禄的邀请,持续输出著作。同时,康德的著作非常艰深精妙,至今仍吸引大批学者研读。首先,康德初期的思想,挣扎在唯理论与唯心论之间,尤其受到了休谟关于“一切认识均基于主观感受、因此在此之上建立的理性思辨也无法辨别真假”等怀疑论的影响,对应该如何回应休谟关于这点的质疑而苦恼。在科学认知方面,康德提出了“星云说”,认为太阳系来源于星云,宇宙天体和世间生物生长一样,都会经历开始与结束。另外,在后期思想方面,康德用了三部论述作品,探讨对“人是什么”的回答。
个人陋见:
关于黑格尔理论里提到的自驱性,就像是说,一个人,活着的过程也是矛盾碰撞的过程,内心里一定有纠结,而这种纠结贯穿着这个人的一生,从某种程度来说,纠结来自于内心的矛盾碰撞,有矛盾就有运动,正是这种此消彼长、生生不息的运动,推动着人的生命的进行。
原本我讨厌自己总是把自己推入矛盾纠结的境地,后来发现,不管怎么想办法,这种心境虽然可以被缓解、被减少次数,但仍旧不能被完全抹杀。后来跟大家沟通,慢慢发现,其实可以做到和纠结共生,接受纠结的存在。看了今天的文章,发现也许如果我片面去解读黑格尔,能发现纠结在生命体中存在着是一件多么正常的事情,不必懊恼。
康德的私德令人敬佩,他能甘于清贫和寂寞,终身把信念扎根在哲学世界里,散播知识的种子。这在实际生活里太难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