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向过程?什么是面向对象?
- 面向过程:把问题分解成一个一个步骤,每个步骤用一个或多个函数来实现,是以事件为目标(面向过程最重要的是模块化的思想方法),比如说我要去超市买水果:先下楼-->坐公交车-->到超市-->买水果。典型的用法就是实现简单的算法,例如冒泡排序。
-
面向对象:将问题分解成一个一个步骤,对每个步骤进行相应的抽象,形成对象,通过不同对象之间的调用,组合解决问题。就是说,在进行面向对象进行编程的时候,要把属性、行为等封装成对象,然后基于这些对象及对象的能力进行业务逻辑的实现。
还是上面的例子:现在我需要构造一个人的对象,一个水果的对象,人具有购买的行为。
现在就是人-->购买-->水果。至于怎么购买,就依赖与具体的实现了,实际上内部也包含了面向过程的思想。
面向对象的三大基本特征和五大基本原则?
- 封装:所谓封装,也就是把客观事物封装成抽象的类,并且类可以把自己的数据和方法只让可信的类或者对象操作,对不可信的进行信息隐藏。
我们以人为例子:封装一个Person类,假设有姓名、年龄、性别、财富四个字段,有一个吃饭的方法,姓名、年龄、性别是开放的,财富是protected的,这就是一个很简单的封装的例子。只有Person的子类可以查看财富,其他的类无法访问 - 继承:继承是子对象可以继承父对象的属性和行为,亦即父对象拥有的属性和行为,其子对象也就拥有了这些属性和行为。在Java中,所有的继承都是公有继承,也就是说基类的public和protected成员是对子类可见的,private是不可见的。
接着上面的例子说,我们有两个子类医生 和学生都继承了Person类,那么这两个类就具有了上面所说属性和行为。 -
多态:多态是同一个行为具有多个不同表现形式或形态的能力。
接着说:Person是可以吃饭的,但是我可以让医生在办公室吃饭,学生在食堂吃饭,这就是同一个行为的不同表现形式。
关于上面还有一点要说的是对象的三个主要特性:(与面向对象的三个特性区分开)
- 对象的行为:可以对对象做什么(对象有哪些行为和方法 )
- 对象的状态:施加方法时,对象的响应?每个对象都保存着描述当前特征的信息。对象的状态改变必须通过方法实现,否则就是破坏了封装性。
- 对象标识:如何区别具有相同的方法和状态的不同对象 例如怎么区分两个人
面向对象的五大特征:
- 单一职责原则:一个类,最好只做一件事,只有一个引起它的变化。实际上可以认为是高内聚、低耦合。
高内聚是啥?一个软件模块是由相关性很强的代码组成,只负责一项任务。你是开发组的人,那你就专心做开发,你不能偷偷跑去做运维是吧。
低耦合是啥?一个完整的系统,模块与模块之间,尽可能的使其独立存在。你家灯坏了,你随便买一个就好了,没必要非要买那个牌子的是吧。 - 开放封闭原则:软件实体应该是可扩展的,而不可修改的。也就是,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封闭的。对抽象编程,而不对具体编程,因为抽象相对稳定。让类依赖于固定的抽象,所以修改就是封闭的;而通过面向对象的继承和多态机制,又可以实现对抽象类的继承,通过覆写其方法来改变固有行为,实现新的拓展方法,所以就是开放的。
- 里氏替换原则:子类可以替换父类并且出现在父类能够出现的任何地方,父类应尽可能使用接口或者抽象类来实现。
- 依赖倒置原则:高层模块不应该依赖底层模块,两者都应该依赖抽象。抽象不应该依赖细节,细节应该依赖抽象。在依赖之间定义一个抽象的接口使得高层模块调用接口,而底层模块实现接口的定义,以此来有效控制耦合关系,达到依赖于抽象的设计目标。
- 接口隔离原则:使用多个小的专门的接口,接口应该是内聚的,而不要使用一个大的总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