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的同事宋佳丽在朋友圈发文表示抗议,内容大致如下:我讨厌并反感长期在我的朋友圈不点赞的人,我给你点赞,你却从来不给我点赞,你当我是什么?你就那么无礼,只知道心安理得接受别人的点赞?既然如此看不起我,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请离开我的视线!
呵呵:真有人在乎点赞和评论留言!真把微信朋友圈当做朋友圈了!不愧是个有职业操守的朋友圈粉!
如今,微信朋友圈几乎人人都有,且不止一两个。就从小我来说,我的圈从开始的两三个不知不觉间上升到十来个,而且绝大一部分都是熟人圈。什么单位圈(大中小),同学圈(大中小),兴趣圈,运动圈,微商圈,亲朋圈……该来的似乎都齐全了。
人生无处不是圈。现实生活里我们被圈子桎梏着,不料虚拟世界里我们还是逃脱不了被圈的命运。
圈即组织,有组织才有秩序、有规律、有方向、有动力地乐活。“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人走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走才能走得远。
圈里圈外,我们依然在一起喜怒哀乐愁,酸甜苦辣咸,没有各隅两宽,没有山高路远。
当我们的宋佳丽同志有些生气的遥指避而不赞、潜水装睡的人时,我于是乎耐心地去探究朋友圈。结果发现长期露脸在圈里的人确实有此心理倾向,只不过程度轻重而已。
朋友圈好像是一面镜子,可以反射出人性的特点。不经意间,人性的弱点就在点赞留言之间水落石出。
1
赞与不赞,我看得见。点赞,是为了被赞。子曰:“来而不往非礼也。”
据调查,多数人并不是每天发朋友圈。基本是隔三见五露个脸,分享的大多是不痛不痒的事情。比如工作和学习,美文美图等。不关乎自己的心思,尤其坏心情,更不关乎任何人的生活态度和方式。总之,尽量不炫不秀,不打搅任何人的幸福生活。
问到宋佳丽同志,她说用了心思发的信息,就希望能获赞。还说她经常能给别人点赞,为什么别人就想不到回馈她赞呢!当看到朋友来的赞,她常会窃喜万分,心情大好,自信倍增。特别是好朋友的赞和留言更是动力的源泉。我想我们可爱的宋佳丽同志如此认真对待点赞这件事不免有点“痴”。但从心理方面看,她的自我获得感也合情合理。我了解她是个对生活认真努力而不苟且的人,发的信息都是自己的生活真实经受,不欺不骗,不秀不炫,不俗不烂,很有烟火气息。不然她不会强烈要求大家认真对待她的发文。
对她这样的人来说,获赞不易,自当珍惜。
我个人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赞士”。只要朋友发的信息有点意思,有些看头,我都会慷慨送赞。对于晒旅游美图秀,家庭生活秀等我都能及时奉上赞,人家敢炫敢秀,我就是冲着这份勇敢任性去赞的。
如果没有获赞,心里也不必有多大的遗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以友情的名义绑架朋友的行为,实乃大智之举。自律的人告诉我这样的真谛。
可是,如同我们的宋佳丽同志一样,我也有心内对某些人不悦的时候,只是没有达到她感受的那个层次罢了。
记得我曾经常给朋友圈的一位“大咖”点赞,但她几乎不给我回赞。原以为“大咖”对谁都冷淡,结果发现她明明给别人点赞了,再说那人平时也不见得和她有多么交好。
我就有些纳闷了。得亏我还是能想得通,反正点赞又不要我损失啥,所以还是不计前嫌慷慨给她点赞。
若像宋佳丽同志的话,肯定要生气,继而“绝交”了。之后,这位“大咖”好似有所“觉察和感动”,就慢慢给我点赞。我们本是单位半生不熟的人,结果再见了面竟然感觉关系近了许多,时常招呼起来。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点赞之交吧!
我的那位较真的宋佳丽同志,在那次发文“讨伐”经常进朋友圈却吝啬点赞的朋友以后,我看到了她的可喜的变化,获赞能力提高不少哇!最起码我对她每日心情小语必读,读后必赞了。
人拥有奇怪的灵魂。感情上的需要和被需要总是能拿出来争得。不争,没有可能获得需要感。争,好赖还有进账。一个人在自己满怀需要时,也往往乐于被别人需要。
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点赞,虽只是举手之劳,却能留下正面的力量,对朋友来说是一种关注和鼓励。对自己来说,也是一种人情世故的练达。毕竟有付出才有回报嘛。
鉴于此,那么,亲,当你翻朋友圈时,麻烦你就不要吝啬赞了。如果你是爱进朋友圈的人,你更需要有给人点赞的意识。这就像在现实生活中一样,应舍得欣赏和赞美之词,谋面不谋面没有多大区别。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何况点个赞呢!动动手指而已。
2
留不留言,交情深浅。大圈子里有小圈。俗语有言:“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翻开朋友圈,略加注意就会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亲疏远近,其实和现实并行不悖。
有个朋友特爱发朋友圈消息,每次发了,首先点赞或留言的都是那两三个铁友。他们经常互相点赞留言。而在现实中,人家本就是关系密切的朋友啊!
好的友情当如此。泛泛而交,往往没有交好的朋友。好友不在多,隶属小范围。如果你对哪个都是一副标准外交的笑,与哪个都是一样的距离感,估计谁都不会和你太亲近的。
给你点赞的不一定是交情好的,但留言评论的肯定是与你比较熟稔的。
有时点赞仅仅是因为人与人关系的微妙。比如说,他加了你的朋友圈,看了你的某个信息,觉得还不错,但又不能随便评论,那就给你来个赞。或者她因为与你半生不熟,没有利益冲突,只是白首之交,点个赞也算给自己以后拉赞留条后路。又或者,他碍于情面,因为他看到给你点赞的人都是大家彼此认识的单位同事或同学,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如果不跟着点赞就显得自己小气又不识人情世故,所以跟着大伙点了。不然,再见面就尴尬,尴尬后就落单。中国式的龃龉大概就是这样炼成的,小事不可小视。假若人家是个领导,再加上又是个对点赞评论很在乎的主,估计你就被逐渐边缘化了。
留言评论就不同了,尤其常常评论的,其关系较为其他人密切,私交甚好。一旦出手,就是“恩爱”感!损损的话,随便轻松的语气,表明着关系的不寻常。在现实生活里,人都是和好朋友说话才不需要端着敬着。而半生不熟的或陌生人是不能太随便深入对方心思的,所以还是慎重和礼貌地评论人家有分寸。
也有人给人评论不是冲着友情去的,而是冲着存在感和影响力去的。不见得他与本家有多少交情,只是看到人家底下评论的人多,凑热闹罢了。就像在生活中一群人正说着话,来了个经常爱插嘴的人一样。哪里似乎都有他的存在,他不说话就难觉心安。有点像契诃夫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里的主人公别里科夫。久而久之,这样的人就有了一种“影响力”,一旦哪里有事发声,就猜到他一定会来发声。
3
点赞的想法多,评论的有想法。不知赞与评,最后选择了赞。既赞又评论,不是情商高,有想法,就是情分大。
多年前,曾经读到过《读者》上一篇文章,说的是一种语气:是吗。我就觉得点赞的行为和心理,大概就是这样的。当别人说了一摊话,真情的或是不真情的,你只是听见她在发声,并没有听清楚她的具体内容,但为了表示对她的尊重和安慰,你就含糊的应着:“是吗。”不疾不徐,没有偏激地支持说话者,也没有放弃她。就那样淡淡地应答,平和地听着,把自己当做一个树洞。
最近看到网上有人说,点赞其实就是一种高冷的行为表现,有“朕已阅”的表情。我也觉得有几分道理。
评论是明了的,能让人一眼明辨真假优劣和亲疏远近。评论具有亲和力,比点赞能拉拢人心。评论也具有准确地暗示性,能立马勾起人做出情感的回应。这从我们给人回复留言的情景就能以一窥全。
究其根源,无论是点赞还是留言,都是朋友圈的衍生物。倘若你不沉迷朋友圈,自然就没有这么多麻烦。如果你离不开朋友圈,那你就只能被圈养。那么,你就把那儿当做基地,好自为之吧。
不嗔不痴,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