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跟别人争吵?答案很简单,因为没有意义。
这里先看一个争吵的案例:
甲:房价这么高,谁买得起啊,以后一定会崩盘。 乙:房价不会跌的,房价关乎国家经济命脉,不能崩盘。 甲:房价怎么不能跌,房价全是炒房团炒起来的。 乙:房价的上涨是由市场的供需所决定的,只要人多地少的矛盾不解决,房价就不会跌,至少不会大跌。 甲:好多城市都限购了,没人能买我看跌不跌。 乙:很多城市同时也限售了,把供应限制住了,房价也很难跌。 甲:政府就该为老百姓考虑,房价就该跌下去,来次金融危机最好。 乙:房价跌太多对经济也不好。 甲:怎么不好了,房价这么高就是不合理,就该跌。 乙:存在即合理,这是市场作用的结果。 甲:合理个屁! …………
以上只是随便杜撰了一个关于房价涨跌的谈话,我们可以看出整个谈话的演变过程:①一开始大家互相表达看法。②双方看法不一致,都得不到对方的正向反馈。③双方开始各说各话,不管对方的想法和情绪,一股脑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出来。④情绪升级,大脑开始偏离理性被感性所控制,开始爆发语言冲突。⑤冲突升级且完全偏离事实依据,单纯为了发泄情绪。
为什么谈话最后会演变成争吵,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①对事物的看法是由底层的认知所决定,底层认知不一致,那么对事物的看法就不一致,同样的,底层认知不转变,那么对事物的看法就不会转变。
②人在做一件事情都期待得到正向反馈,如果没有正向反馈,那么就很容易获得消极情绪,进入非理性状态。
③非理性状态下,人的思考和行为都是非理性的,更加不容易接受他人的建议和控制自己的言行。
从这3个原因入手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不要别跟别人争吵了。
首先,要改变他人对某一件事物的看法,首先就得改变他的底层认知。不从底层认知入手,单纯在看法层面进行讨论就是舍本逐末,事倍功半。而如果要从底层认知层面入手进行讨论,那么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远不是一次谈话就够的。
其次,大多数人在谈话时是没有给人正向反馈的习惯的,所以双方如果对某一件事物的看法不一致时,聊着聊着双方都会由于接受不到正向反馈进而产生负面情绪。
最后,负面情绪累加到一定程度进入非理性状态后,后面的所有谈话和行为都已经没有意义了。
分析后就可以发现,想通过一两次谈话就改变一个人对某一件事物的看法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争吵除了可以发泄已经产生的负面情绪外,别无意义。
所以,没啥事不要跟人讨论或者是争吵。既不能达到有效传递认知和看法的目的,又凭空产生了一堆负面情绪,怎么算,这都是一件不划算的事嘛。
知道了这个道理,在日常生活中该怎么做就很明确了:
①对于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我们就该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底层认知的改变远不是一两次谈话就能完成,如果我们想要改变一个人的底层认知,我们就应该耐心一点,多花点时间,多花点精力,循序渐进,慢慢地对其认知进行改变和迭代。
②对于那些跟我们没什么干系的人,他怎么想就随他去吧。简单的讨论和争吵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底层认知,只能徒增负面情绪。想要改变一个人的底层认知,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这个人跟我们没有什么干系,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值得吗?徒增负面情绪,有这个必要吗?还不如随他去吧,他爱说什么说什么,他爱怎么想怎么想,反正跟我们没关系。安静地在那做个"聆听者",反而给人落下一个素质高的好印象。
③对于那些我们想获得其好感的人,我们就该多给他正向反馈。一个人的成就感和幸福感来源于正向反馈,有正向反馈,他就会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有意义,心情就会更好。所以如果想结识一个人,获得其好感,在和他谈话时就可以多给他正向反馈,多赞扬多肯定他所说的话,如此,他也就更容易对你抱有好感。
生活是一门学问,虽然很复杂但也包含很多小套路。套路只是技巧,本无对错可言,重点看用套路的人是谁,用套路的目的是什么。接受套路,灵活运用套路,很多事情可能更好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