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晚点 LatePost》报道称,其从多个信息源获悉,小米已确定造车,并视其为战略级决策,不过具体形式和路径还未确定,或许仍有变数。一位知情人士称,小米造车或将由小米集团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一时间,小米股价大涨。
然而两天后,小米集团给出的公告确认剧情反转。
这则公告重点在于澄清。尽管小米承认集团一直在关注丹东汽车生态的发展,并就相关行业态势进行持续评估和研究,但最后的表态确实“本集团就电动汽车制造业务的研究还没有到正式立项阶段”。
仅仅就在去年12月,小米集团总办副主任徐洁云面对“造车传闻”时,还曾通过微博公开表示“掌握一个原则就行:但凡说小米要造车的,都是假新闻。”
与彼时的“斩钉截铁”相比,此次小米的措辞明显要“缓和”不少——这也让更多人相信,“小米造车”只是时间问题。
酝酿已久的“造车梦”
不可否认,雷军一直有个“造车梦”。
早在2012年,雷军就前往美国硅谷的特斯拉工厂试驾,还在2013年多次拜访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还写下长文记录感受,称“Elon Musk是个酷同学”。
过去近10年的时间里,小米几度涉足并布局汽车行业。
2012年,小米投资汽车领域实用应用开发商木仓科技;2014 年,小米投资地图厂商凯立德;2015 年,顺为资本(雷军创立)投资了蔚来汽车;2016 年,顺位投资了小鹏汽车A1轮;2018年,小米在内部启动了名为 “micar” 的造车项目调研,由负责制定小米战略的参谋部牵头。时任小米参谋长的王川,多次与蔚来、小鹏等中国新造车公司高层交流,了解行业情况。(信息来源:晚点LatePost);2019 年,顺为又投资了小鹏汽车C轮;2019年6月,小米宣布与梅赛德斯奔驰合作,推动旗下虚拟语音助手小爱同学进入汽车人机交互系统;2020年4月,小米投资车联网公司上海博泰B轮融资。
据悉,小米目前已申请掌握了超过800多件与汽车相关的专利。这些专利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总价值超过1亿美元。
2020年,小米注册了多项“汽车”相关的专利与商标。
与此同时,雷军还通过小米各类产品积极介入汽车物联网(loT)生态。
目前小米手表能够作为蔚来车主的智能遥控器,小米手机可以充当小鹏和比亚迪的车钥匙,威马EX5可控制的小米智能家庭设备达到8类20种,未来小米还将把支付体系延伸至车端。此外,小米还曾与一汽奔腾合作推出米粉定制版车型,合作涉及智能语音及营销层面。
风口上的猪
从资本层面上说,最近几年绝对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爆发的风口,用雷军自己的话讲,“站在风口,猪都能飞起来”。2020年这个资本狂热追捧的新能源风口,不费吹灰之力,便犹如坐火箭一般,直接成为了互联网新贵。
有媒体通过采访一位接近雷军的消息人士表示,目前的手机行业发展已经趋近天花板,相比之下,智能汽车市场反而正处于爆发前期。
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接受采访时称“手机市场相对平稳,企业需要寻找新的机会点,加上股市太火,所以都来凑热闹。”建约车评创始人余建约则表示:“智能汽车就是下一个消费电子。”
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12.92亿台,同比下跌5.9%;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为3.26亿台,同比下跌11.2%。
根据小米2019年的年报,小米的手机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59%,但其毛利润却仅占总毛利润的5.7%;而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收入,虽然仅占总营收的30.7%,但其毛利润却占了总毛利润的45%。
根据IHS Markit发布的《2020年中国智能网联市场发展趋势报告》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汽车市场的智能汽车渗透率为45%,而2025年该数据预计将提升到60%。而其中由于中国大力对新能源、智能汽车的政策扶持,以及对环境保护的强力重视,预计2025年时中国市场的智能汽车渗透率将达到75%。
而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文件要求,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将在 2025 年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 20%。这就意味着,即使整体的汽车销量不再增长,按照 2019 年的销售规模计算,新能源汽车 2025 年的市场规模将超过 500 万辆,是目前的 5 倍左右。
此外,无论是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2020年4月,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年底,并提前明确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退坡幅度;7月,工信部等组织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促进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
“”2021年整个汽车行业的机会比较大”。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吴晓飞认为,汽车处于行业大变革时代,无论是从新能源化还是智能化角度看,都会诞生很多持续性的长期机会,这些机会主要分两个方向:一个是乘用车整车,尤其是在自主化、新能源化、智能化的快速推进过程中,业绩和估值上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第二个是在零部件领域,零部件领域也分两块,一个是汽车电子相关的科技领域,另一个是中国制造业出口实现全球产业链的替代。
另外,2020年全年,特斯拉市值涨幅近7倍,年中上市的小鹏和理想市值与IPO时相比涨幅达3倍,曾在2019年跌入谷底的蔚来也在2020年内最高股价达14倍。
2年前,中国新造车这个赛道最活跃的公司有12家:3家央企是一汽、东风、长安,3家地方国企是上汽、广汽、北汽,3家传统民企是吉利、长城、比亚迪,3家造车新势力是理想、蔚来、小鹏。
如今,这个格局即将要被打破。
就从最近的新闻来看,目前准备进军新造车赛道的科技公司有百度、阿里、华为、富士康、索尼,其中百度和索尼是造整车,富士康提供代工,华为提供技术服务,大众宝马等传统车企也准备开始进行大反攻,另外,苹果造车的传闻也是甚嚣尘上。
当一众大佬不约而同地入局汽车行业,这就说明,汽车,准确说是智能汽车,已经是下一个风口,是大佬们都要争抢的战略要地。
小米CEO雷军曾在2015年表示,造车是值得一搏的风口和时代机遇,小米在三五年内不会造车,因为我们的精力不够。
而2021年恰好就是五年之期。
小米如何破局?
众所周知,汽车是一种很讲究安全性的产品,厂商想要跨界造车通常会有两种模式:自己设计,然后找传统车企代工;自己和传统车企深度合作。
在硬件部分,行业人士分析认为,如果造车,小米很可能将汽车制造委托给汽车主机厂。“它不可能花几百亿元自己建厂,建了也没有生产资质。”自动驾驶资深从业者赵括表示,这里指的是新建纯电动乘用车需要生产资质。崔东树也称,小米不太可能涉及整车制造,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跟主机厂“合作”。2021年1月,百度与吉利合资建立整车厂,就是采用这种模式。阿里、华为和FF也纷纷以这种模式参与造车。“小米肯定也是把制造甩给主机厂,顶多招一些主机厂的人帮他把关。”赵括表示。
对于小米这类从未涉足过汽车领域的厂商来说,联合造车可能是门槛最低的选择。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科技公司和车企合作是一种造车模式,但不会成为主流。造车涉及硬件制造和软件控制等诸多问题,双方需要更好的磨合。新的发展机会下,磨合会产生更多的博弈空间。
可见,与传统车企合作造车,并非是所有科技公司的最佳选择。但苹果进入汽车领域也开启了电动车代工模式的想象空间。作为苹果的中国门徒,小米选择一家汽车代工厂合作,或许也将成为其造车的选择之一。
众所周知,小米产品最大的卖点就是通过全球采购组装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最终以高性价比取胜。对于汽车市场而言,小米在手机行业所赖以生存的这套方法论几乎无法再次奏效,因为造车并不是将零件都采购好就能做出一辆不错的汽车那样简单。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MIUI系统月活用户就已达到3.68亿,这也意味着小米在汽车市场至少有着千万级的潜在用户。亲民的大众产品路线,明显更符合小米一直以来的品牌形象,也更有利于用户的跨界过渡和转化。类似威马、小鹏这类新造车企业的发展,也为以大众市场立足、伺机在细分市场向上进攻的企业发展路径,提供了成功且可供参考的样本。
此外,特斯拉、蔚来等新造车企业的发展已经证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端可以不再靠传统且沟通链条冗长的4S店销售服务模式,转而利用直营手段、用户运营及潜客转化等新零售模式,快速在核心市场获取目标客户。这样的零售模式与小米门店的扩张策略有着很多相似之处,甚至,小米的用户运营相比新造车企业还有着更多优势。而同样师出“苹果”的零售模式,也为小米汽车的落地提供了不错的渠道基础“如何用自己的产品营销,这些特色的服务,特色的营销,特色的产品,去赢得自己目标客户群体的青睐,卖车是硬道理,能卖出车就是硬道理。”北辰集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颜景辉一语中的。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高性价比或许是小米破局汽车市场的关键。
小米品牌之所以拥有众多粉丝,除了本身的产品足够优秀,还有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每进入一个领域,总能把这个领域的价格压下来,让所有消费者受益。你会发现无论是小米旗下的哪款产品,它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是一定是在相同价位中性价比最高的之一。
小米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全球采购组装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再以高性价比取胜。小米靠着这种模式才有了如今庞大的生态链和出色的产品,对于那些预算有限但又想获得较好体验的用户来说,小米确实是首选。
在小米造车消息传出后,就有很多网友在贴吧回复:“希望小米可以造出平民买得起的汽车。”“年轻人的第一辆新能源车”“性价比之王”“对标五菱mini,19999,给刚毕业的年轻人一辆属于自己的电动车”“陪伴着小米长大的那群人都到了该买车的年纪”……
甚至有网友调侃:“希望小米开始卖房子,卖平民买得起的房子。”由此可见,小米在过去十多年的经营中,极擅长用相对成熟的技术打造高性价比的产品,也一度被看作是“平民之光”。
手机圈,小米素以“价格屠夫”著称,跨界造车如果它还能坚持【利润不高于5%】的定价策略,那么39999元的小米汽车不再是梦。
然而,小米造车面临的挑战不容小觑。
“从行业竞争度上来看,(小米造车)应该说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坦言,“堵截来自于传统造车企业,他们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以及庞大的供应链体系,如果他们一旦掌握了新能源车的核心,改变传统造车思维的话,竞争力不可小觑。追兵来自于造车新势力,新进入者如果能赶上特斯拉,蔚来、小鹏等这样的企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
梳理蔚来、理想、小鹏等车企近期战略——
蔚来在2020年的一个主要战略,就是重新搭建智能研发体系,包括招募算法负责人任少卿,硬件负责人白剑,以及晋升老将章健勇担任系统集成负责人。而更底层整车OS和芯片,也都在其研发日程上。
2月2号,理想汽车宣布在上海设立规模2000人的研发中心,致力于高电压平台及超快充技术、自动驾驶技术和下一代智能座舱科技等技术研发。上海团队以及理想汽车2021年的研发重心都是纯电动平台。
在这个时间窗口期内,小鹏汽车势必要在用户运营、服务和社区层面做更多探索。例如,小鹏汽车已经重拾自营超充站的建设,目标是2021年覆盖全国200个城市,确保自家用户的充电品质。
对于小米造车而言,最大的竞争对手依然会是特斯拉。
在2023年结束的时候,特斯拉不仅有望当年卖出300万辆智能电动车,极大的概率已经实现L4级自动驾驶,并有一定的概率打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终端。
事实上,特斯拉将会成为市场上每一个玩家的主要竞争对手,如果你不能超越他,他就会定义市场发展的节奏和游戏规则。
毋庸置疑,小米造车绝对是一场对雷军智慧的极致考验。但这是时代的选择,雷军与他的小米没有退路。
从雷布斯到雷斯克,小米造车的追梦之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