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上一节我们讲到了蔺相如把和氏璧带到了秦国,却发现秦国并不想把十五座城给赵国,这可怎么办呢?
蔺相如想到了一个办法。
他对秦昭襄王说:“这个和氏璧哪里都好,就是有一个地方还有点小毛病,很难发现,让我指给大王看吧。”
秦昭襄王没有多想,就把和氏璧给了蔺相如。
蔺相如马上变了脸色,抱着和氏璧跑到宫殿里的一根柱子旁边,生气地说:
“我在赵国的时候,其他的大臣们都不同意把和氏璧带到秦国来,认为秦国不讲诚信。
只有我相信大王不会为了一块玉而伤害了秦赵两国的信任。
我想把和氏璧献给大王,大王却一个字都不提交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所以我就把玉要了回来。
现在和氏璧在我的手上,如果你们要逼迫我,那么就让我的脑袋和玉一起撞碎在这跟柱子上吧。”
说完,蔺相如就高高地举起和氏璧,做出一副要往柱子上撞的样子来。
秦昭襄王怕蔺相如真把和氏璧给撞碎了,急忙跟他道歉,还让人拿来了地图,把十五座城的位置指给蔺相如看。
可是蔺相如已经知道对方并不是真想把城给赵国,所以就说:
“和氏璧是天下难得的宝物,大王需要准备一个庄重的仪式,我才会把和氏璧交出来。”
秦昭襄王只好先答应了下来。
蔺相如连夜让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自己一个人留在了秦国。
等到秦昭襄王准备好了仪式,要接收和氏璧的时候,蔺相如摊了摊手,说:
“我担心受到秦国的欺骗,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了,如果大王真心想要交换的话,就先把十五座城交给赵国。
秦国强大,赵国弱小,我们一定不敢不把和氏璧送过来的。
要是大王觉得我欺骗了你,就杀了我好了。”
这时候,秦国的大臣们很生气,有人就想把蔺相如拉下去杀掉。
可是秦昭襄王却制止了他们,说:“现在杀了蔺相如,还是得不到和氏璧,还破坏了秦赵两国的关系,落下一个坏名声。”
最终,还是把蔺相如放了回去,秦国没有把十五座城给赵国,赵国也没有把和氏璧给秦国。
蔺相如回到赵国之后,赵惠文王认为他是一个称职的官员,让赵国没有受到秦国的欺骗和侮辱,就把他封为了上大夫。
这就是成语“完璧归赵”的故事,用来比喻把东西完好无损地还给原先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