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晨阳牙牙在简书上的第8篇原创文章
做任何事情前,想清楚目的,明确目标,看自己离目标的距离,然后设计路径努力实现之。没有清晰明确的目的,会诱发养成习惯的失败。
前几年,有一个背单词app特别火,它叫“扇贝”。有一段时间,有几个朋友都天天打卡,弄得我心痒痒的。碰巧我那时要考雅思,就跟风每天背单词打卡。那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天天强迫自己背枯燥无味的单词,为了背单词而背单词。为何有人坚持了几年,甚至改变了职业方向?而我却如此痛苦,仅仅坚持了1个月就败下阵来。因为我尝试养成习惯前,并没有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的。
1、了解习惯的本质
“习惯定义的思路应该是:表层界定+价值意义。”——永澄老师
豆瓣上有一个经久不衰的小组,叫“每个月培养一个好习惯”,曾经我也是里面的一员。每天都会有很多小伙伴在上面打卡,正能量很足,这是我对豆瓣有无限好感的原因。在这个小组里,除了“早起”之外,其中有一个习惯出现频率也很高:“每天看TED”。这也是我曾经坚持不下去的习惯。且慢,我们先聊聊这个到底是不是习惯。
根据永澄老师总结,以下是习惯与习惯化的定义。
习惯与习惯化
Habit:名词,指的是所具有思维、行为方式。我们称为“习惯”。任何一种方式的形成和固化,都需要持续的行动实践之后形成的结果;
Be accustomed to:形容词,指的是通过实践和经验而适应,并产生行为惯性,我们称之为“习惯化”。
根据其性质不同, 永澄老师还把习惯分成了两种:元习惯与表层习惯。
元习惯与表层习惯 ---- 定义
习惯分为元习惯和表层习惯。两者之间的共性就是行为之后的结果。
元习惯:它是对一个人的素养、才干、品质的描述。元习惯才是真正的习惯,包括但不仅限于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要事第一”“双赢思维”“知己知彼”“统合综效”“不断更新”,还有“抓手思维”“作品声音”等等。
表层习惯:它是某个个体在一个阶段中通过持续行动、训练而让自己产生具有一定惯性的行为方式。“每天6点早起”、“每天写作600字”这只是“习惯化”。下文称之为“表层习惯”。
Aha Moment:
原来人们期望拥有的那些好习惯,根本上是“元习惯”。而我们常说的“早起后喝一杯水”“每天健步走”都是“表层习惯”。而每个“表层习惯”都是为“元习惯”服务的。如果不知道上面还有“元习惯”,不知道背后的目的和意义,那就很容易像我那样半途而废了。
全新角度看问题:
如果我以后想培养“每天看TED”的好习惯,我会这么跟自己说:
“每天看TED是为了不断更新呀,是成为一个有丰富知识文化背景的人呀,是为了学习如何做引人入胜的演讲呀,是为了了解不同人的观点呀,叭叭叭叭叭叭……”咦,“不断更新”原来是元习惯的其中一个。^0^
2、元习惯与表层习惯的关系
接下来,我们看看永澄老师是怎么说清楚“元习惯”与“表层习惯”背后那错综复杂的关系。
元习惯与表层习惯 ---- 关系
元习惯和表层习惯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
元习惯不能被直接养成,它只能通过养成表层习惯来不断积累
拥有元习惯之后,该习惯很难改变
元习惯侧重于是一种思维习惯,阻力大,需要持续的学习和刻意训练,而表层习惯也称之为习惯化,多是一种行为习惯,阻力比较小,通过一些方法或技巧加以约束就可以养成或实现
表层习惯可以形成习惯化,但是不能直接变成习惯,但是可以加强元习惯
Aha Moment:
它们彼此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也就是说一个元习惯可以对应个很多表层习惯,一个表层习惯中也可以体现出很多元习惯。借用简书上“滚去看书”童鞋的示意图(ps,你来新加坡,我请你吃海南鸡饭作为报答)。
想要搞定大boss“元习惯”,要先把它拆分为一个个“表层习惯”,逐个讨好关系,结成同盟,大boss自然会成为盟友
“表层习惯”是那千万个小兵将,不会有翻身的一天,大boss只有那么几个(好残酷的现实)
大boss“元习惯”很难被搞定,但搞定之后将会是个人成长路上通关打怪的将军
以永澄老师的一段话来结尾:
习惯养成根本就是需要刻意训练,要持续的练习来实现,跟人是不是自控力强根本没什么直接关系,完全没有必要因为一两次的没有做到而认为自己怎么怎么不行来着。这就是持续的过程,不能拿一天两天的完成度来衡量。
下一篇,我们来一起解读如何克服习惯阻力。
没错,老娘今天凌晨3点就睡不着了,可能是因为今天要上班了吧(俺保证老板不是我的微信好友)。俺翻滚了半小时后,觉得还是别浪费时间起来写公众号好了!重新回顾网课知识,又翻阅了永澄老师的博客,耗费了2个多小时,终于写出了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用。据说连续更新并且与背后关注的你们互动,会有“留言”的新功能,这就是养成习惯过程中的激励。不多说,运动去了!
我是牙牙
在北纬一度旅居的广州姑凉
喜欢·个人成长
喜欢·走遍世界
喜欢·活动策划
目前是·互联网HR|狮城跑团打杂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字
可以帮我分享给更多人看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