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生活中都会发生一些小事,也许你不曾观察到它,也许你曾经遗漏了它。
事情虽小但不能看作是不重要。凡人的事,普通人的事,都应该是我们关心的事。
我关心它,我思考它,我描述它。也许这就是平凡的我爱这个世界的一种方式吧。
一 无用
“叫你别看了!”一位老婆婆抱着小男孩的书包不耐烦地吼叫道,男孩面对老人严厉的警告完全不为所动,一声不吭。“我再说一次!不准在车上看这个!”老人再一次厉声喝止,男孩仍然无动于衷。
“你再看眼睛就瞎了!你再看我给你甩了!”老人的怒吼声充斥着整个车厢。男孩却抱着一个类似平板的东西看得如痴如醉,似乎什么都不在意,似乎什么都没听到。
看着男孩专注的样子我竟然有点羡慕,毕竟我已有段时日无法专注于除了工作以外的事了。
老人见孩子不听话,开始上手抢他拿着的东西,边抢边愤怒地喊道:“你是不是不听,你以为我拿你没办法吗?”男孩见婆婆开始抢东西,便着急地叫喊起来,声音里带有一丝哭腔。
老婆婆听到孩子的叫喊声,像是被挑动了某一根敏感神经,开始动手打他。她的巴掌胡乱地扇在孩子身上,她边打边说:“你妈不管你,我才管你,你看今天你妈来不来管你!你是没妈要的,只有我傻了才管你!”
男孩被打得哇哇乱叫,我的心也被提到了嗓子眼。
好在老婆婆很快就打累了,自己抱着书包生闷气。我以为小男孩也会觉得生气,然后和婆婆展开一场“冷战”。没想到他很快就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抱着婆婆的胳膊摇晃起来,撒娇似的说:“外婆,不要这样嘛。”
老婆婆见孩子这个样子,立刻缓和了下来,语气强硬但是又带着点宠溺地说:“也就只有外婆管你,你妈靠不住。”
男孩见她不怎么生气了,顺势拿回了自己的东西,又开始津津有味地看起来……
这次她既没有制止也没有呵斥,而是像是想起了什么开心的事情似的,开始出神……
当我到站下车的时候,觉得这件事很是有些意思。
老人为什么打小孩,仅仅是因为他在公交车上看东西吗?那么为什么男孩一开始不能在公交车上看东西,后来又可以看了呢?
老人打孩子的时候说的话并不围绕着看东西这一主题,孩子的妈妈似乎更被关注。小男孩被打以后似乎并不委屈和气愤,反而熟练地哄起了婆婆。
我对这些问题有很多种假设,心里得出了很多种结论。这些假设也许是我臆测的,结论也许只是一些谬误。但是有一点我可以肯定:“打这个小孩是没用的。”
二 遗忘
“我今天听到有个邻居因为辅导作业的事打孩子了。”我摇晃着高脚杯里的白葡萄酒,漫不经心地说。
“哦?”小姐妹们立刻提起了兴趣,一双双渴求的眼睛密切地注视着我。
“八把椅子!四个小朋友!”我捏着嗓子,学着邻居的语气厉声叫喊起来。
姐妹们饶有兴趣地看着我,期待我接下来的表演。
“一个小朋友可以坐几把椅子?”我急躁地发问。“一……一把?”发问后我又立马歪着脑袋,皱起眉头撅起嘴,佯装怯懦地回答。
“八把椅子!四个小朋友!到底一个小朋友能坐几把椅子!”我再次高声地重复题目。转而又装出稚嫩的声音小声地说:“三……三把?我好像不知道……”
“什么,你不知道?”我几乎撕心裂肺地叫喊起来,继而不断地重复题目:“四个小朋友,八把椅子!四个小朋友!八把椅子!”配合着喊叫声的节奏,我奋力地一下下拍打着空气,装作一位愤怒的母亲教训自己的小孩。
“呜……”我憋着嘴假装开始哭泣,将剧情推向了最高潮。
“哈哈哈……”我惟妙惟肖的模仿赢得了大家的笑声,餐桌上顿时充满了欢乐的气氛。“真是平日里父慈子孝,一做作业鸡飞狗跳。”有个小姐妹笑嘻嘻地说。
表演完“情景喜剧”的我放松下来,直愣愣地盯着高脚杯里的液体,内心突然升起一丝寂寞和悲凉的感觉。
为什么大人成年以后就自然地忘记了自己作为儿童、少年的懵懂和恐惧呢?
四个小朋友坐八把椅子,很自然地想到一个小朋友坐一把椅子,剩下四把椅子有什么错呢?
四个小朋友坐八把椅子,有很多很多种坐法,平均每人坐两把椅子就是“标准答案”吗?
为什么爸爸妈妈会忘记自己小时候天马行空的幻想和对世界的无知和懵懂呢?
为什么会忘记自己小时候也需要有正确的引导,为什么会忘记只有历经过才明白的道理呢?
为什么会忘记自己对“打骂”和“吼叫”的恐惧呢?
酒精逐渐麻痹了我的神经,我好想好想问问他们是如何遗忘的……
三 影响
“我的女儿,工作三年就做了主管!”他高声炫耀着。
“啊!”她尖叫着从催眠中醒来,似乎是想要抓住什么救命稻草似的用手乱抓空气。待她稍微冷静下来,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要不是我管得严,她能赚这么多钱?说到底还是黄金棒下出孝子。我要不打她,她能考上大学?”他的口水喷到了饭菜里,在座的人也没了胃口。
“如果……如果不是为了我妈,我不会留在这座城市……”她不知道坐在对面的心理咨询师有什么办法将她拽出阴影,但此时的她只想把心里话和盘托出,“我真的想要逃避他,其实我可以过得更好……”
“你们这些没有小孩的年轻人知道大人的良苦用心吗?说有什么其他的解决办法。”他轻蔑地抬抬眼,突然有些愤慨地说:“你们自己做了父母就知道了!”
“自己有了孩子以后……”她哽咽道,“我更没有办法理解他。怎么会有父母可以这么对待自己的孩子,难道我不是亲生的?”她顿了顿,继续说:“他是如何下得去手的,他不过是自己不开心罢了……”
“你看我家的女儿就很成功,会赚钱会理财,小时候不打她,她哪来现在这么独立?肯定还要让我操心。”众人敷衍的回应依然止不住他高谈阔论的热情。“她还说谢谢爸爸好好教育了她!”他抱着胳膊,得意地眯着眼,仿佛在等待大家的敬仰。
“为什么偏偏是我?如果我没有出生过,那就不必受这些苦……”她刚刚擦干了眼泪,又开始抽泣起来。“也许我的出生就是个错误,表面上很开心很活泼,其实我早就想死了……”她求助似的盯着心理咨询师,但看不出对方有任何情绪。
她从心理咨询室出来,整理好面容,调试好情绪,以轻松快活的声音拨打出一通电话:“爸,我给你买的脐橙到了,记得取快递哟。”
“知道了!”他粗暴地挂断了电话,打出了手里的幺鸡。
此刻,我的耳畔又响起了他的警世名言:“打她,她才孝顺呢!”
这一桩桩一件件小事,时常牵动着我的心。我无法忘记,也不能忘记。我只是把它写下来,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