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美福/文
我从事统计工作33年,第一次真正做普查,而且是全省第三次农业普查的一名“指挥官”,深感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担当。据普查“过来人”说,农业普查是各种普查和大型调查中最复杂、最难做的。在乡镇村居调研中,深深体会到哪是“三农”都难界定:村名还在,一栋栋、一排排的别墅排屋,犹如城市里的高档小区;村民还住,且是开着小轿车的产业经营者;田地还种,那是公司化管理的农业生产基地和综合服务体。与10年前第二次农业普查比较,“三农”的变化如此巨大:乡镇还是最基层的政府,承担着更多统筹发展的任务,农村却是具有更多自治管理权限的地区;农业是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现代农业;许多农民是有田有地不事农活的农民。面对困难,必须勇敢挑战;面对复杂的普查对象,必须用心化解。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普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中胜利完成。
有地不种有房住、有房不住有地种、无地无房却在种,最复杂的情况,也躲不过我们热忱的工作情怀。我们说,要把农业普查作为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课堂和心的锤炼,走进农民的心里去。基层普查员告诉我们,只要心系农普,求之必到;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会积蓄多少责任。他们在办公桌下经常备着三双鞋:一双干净的皮鞋,那是突然接到会议通知时穿的;一双是舒适的运动鞋,那是随时准备下乡时穿的;还有一双朴素的布鞋,那是加班审数据审得脚肿胀时穿的。三双鞋中,烂得最快的总是运动鞋,因为这走路快且舒服的鞋总是穿得最多。
天南地北、四季差错、物华众多,最复杂的指标,也躲不过我们执着的业务钻研。我们说,要牢牢把握“三农”发展规律,科学反映美丽乡村建设变化、农业生产方式变化和农民生活方式变化。基层普查员告诉我们,要掌握“三农”的真实变化,普查手段要有创新、有进步,不能墨守成规。他们在仔细研究普查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点,敢于标新立异:进村入户要做规范化的日志,规模经营户建有信息卡,现场登记填板上印上生肖便于正确填报年龄……
七山一水两分田、江南村落遍地在,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风,老有所爱、少有所喜,最难做的宣传,也躲不过我们有心的分类推送。我们说,宣传是普查成功的一半,上求宣传氛围,下懂百姓喜好。基层普查员告诉我们,只要接地气,就能见实效。农普宣传必须懂得利用地域文化,新媒体、旧方式都需要,以农民喜欢的方式展示农业普查的要求。他们取信于民,顺民意而为:登上农村文化会堂说方言,利用农民信箱推信息,农民赶集时间发“农普馒头”,年历画、窗花、对联送到家,上门登记随手礼。
组织发动、两员选聘、方案试点、业务培训、摸底清查、现场登记、质量抽查、数据审核、资料开发,最无头绪的工作,也躲不过我们的精心设计。我们说,按普查工作规律办事,有预案就主动。普查办同志告诉我们,统一行动听指挥,挂图作战方向明,责任落实主动干;上下勤沟通,全省齐发力;重要的事盯着办,关键的时刻加班干,重大的活动全省队伍统一调配。
你有招、我有法,你有新方式、我有新手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我们充满激情的敬业精神,忘我工作的拼命精神,不甘落后的比拼精神。我们说,这是一个没有秘密的时代,新媒体为我们开辟了比拼的战场。同志们说,没有比拼就做不好农普工作,没有赶超就没有创造性工作,没有拼命拼搏冲刺就完不成普查任务,没有精湛的业务技能就没有高质量的普查数据。
质朴是一种品德,执着是一种精神,平凡中彰显着伟大。我为农普人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