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热恋期,我和男朋友吵架很凶,几乎是每天必吵,吵得心力交瘁,兴头上来还能打一架,谁都不让谁,我很感伤,之前那么相互热爱的一对怎么成了现在的样子?一想就悲伤,而人一悲伤就容易乱想,分手的念头在脑中萦绕不散。至于为什么现在都还没分手,是因为我发现了一些奇妙的方法,换个思路柳暗花明,继续相亲相爱。
我妈在高考前给我讲了一个寓言来安慰那颗震荡不定的心脏,有一个人敢站在平地上的模板,但是那块木板如果是放在悬崖边他就不敢了,于是周围的人事先让他闭上眼睛带他站在了悬崖边的木板,等他睁开眼睛后,他才发现没什么不一样。不知者无畏,我妈是想让我保持心态,就像面对月考一样去面对高考。当我的心在恋爱中同样震荡不定时,我想,为什么不能像面对单身一样去面对这段恋爱呢?
我开始像单身一样去谈恋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偏爱与隐私,都很难为了一个从前陌生的人去改变自己的习惯,我在抱怨对方只顾着玩手机不理我时却不曾想到我在看书的时候也很讨厌他来打扰我,我在困惑对方只会看美剧的时也不曾想到我对韩国电影情有独钟,如果能稍微这样想想,就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了。
如果真的产生冲突了,情侣应该放任它们继续互相伤害吗?
我的答案是no,因为相爱才走到一起的我们,怎么能忍心互相伤害。我尤其记得一位写作的姐姐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希望我的婚姻最好也最坏,一切都是因为爱。”美国的达纳·卡斯帕森在《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一书中写道:“你无法完全避免冲突,但也很难改变别人在冲突中的表现。但你能改变自己的表现。”因为爱,所以不能随便伤害。
说到这本《解决冲突的关键技巧》,女作者用独有的细腻总结出17条处理交际困境的原则,这本书也没有成篇成章的大段文字,阅读效果感人,不过我在看目录时只选择了3个原则去看,因为我怕看太多会不知道遵循哪个而束缚自己的手脚。
一、承认已产生的情绪,把它们当作信号
以前我会把不开心和不满意放在心底,等到了一个饱和点时才释放出来,最后给人一个什么印象呢?歇斯底里,蠢得不行。像洪水一样,情绪不能靠堵,得疏通。这是我在看这本书得到的第一个启示,承认自己的情绪,生而为人,孰能无情啊。
承认自己的情绪有利于让我们去思考“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接下来我应该怎么做?”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会更容易开启冲突中积极的转折,例如不听攻击性语言,多听听字面背后的意思;忍住自己去攻击的冲动,改变提问的方式等。吃饭的时候男朋友爱看手机,之前我一点都不开心,会冲着他吼:“要么就别吃饭了,看你的破手机去吧”,结果是我不开心他也不开心。后来我尝试用另外一种沟通方式,“不管你在看什么,我希望你吃饭的时候多多陪我说话”,结果是他会跟我说在接受一些知识,也会放下手机真正陪我说话。不要因为情绪就去拒绝说话,要把情绪当做有用的信号。
二、弄明白当下情况,而不是追究对错
追究对错毫无意义,但是我们常常乐此不疲。我之前遇到一个人,就很喜欢责怪别人or把责任推在别人头上,见了一次以后大家都不跟她玩了,这样的属性实在是太扎眼了,全场都是她的负面情绪,没意思的很。
如果想找出产生冲突的真相和原因,我们应该着眼于明朗各方的责任,这样可以让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未来和可行的解决方案上。一味的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勇于认领自己的责任有利于解开乱成一团的毛线,明确对方的责任可以解开毛线团。
三、相信还有其他选择,寻找大家都乐于接受的解决方案
胡适先生曾作《容忍与自由》,充分论证容忍是自由存在的前提,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很多冲突发生的原因就是谁都不让谁,不仅仅局限于情感上。我对这条“寻找大家都乐于接受的解决方案”原则的理解是:要解决冲突,大家要达成一个在某种程度上让相关人员都满意的方案,尽管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人的需求都能被百分之一百地满足。
在所有人都不满意时,不要急着做决定,坚信一种可能——可以有其他选择,只是还未被发现而已。问题是死的,人是活的,我们要找出这样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方案就要把所有人的需求和利益都摆在桌子上,然后寻找其中的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能令大家都相对满意的方案的关键。电视剧《律政强人》中张强的出场案子就是劳工纠纷,工人要工作要工资,资本金要精简人员,张强代表工人去和资本家谈判,并且为工人争取到很多赔偿金,对于这个解决方案工人起初是不同意的,但是张强说这是对大家而言最好的结果,对工人来说拿到3倍赔偿金比执意再走法律程序费钱费力最后结果还不一定能拿到这么多钱要好,对资本家来说散财消官司比拖延时间要好,张强把双方的利益和需求都摆在台面上找到了平衡点,找到了令双方都相对满意的结果。
这本书里的17个原则是互通互助的,没有明显的界限,理解遵循了其中一条也往往涵盖了别条的内容,反正字特别少,这本书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用很少的话帮你做很大的事”的书吧,如果有谁能完全吸收这17条,绝对是情商高手了。而我,还在慢慢修炼,最后放一张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