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末年,中国出现了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300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内容丰富,语言质朴,现实感强。《诗经》经孔子整理编订,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
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以南方民歌为基础。创作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楚辞》。《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骚体。一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无比热爱。
汉朝时,《楚辞》盛行。文学家以《楚辞》为基础。创造出半诗半文的综合文体--赋。汉赋辞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都是汉赋中的佳作。
唐朝时,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中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至今我们还能见到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近五万首诗歌。初唐的著名诗人有王勃,陈子昂等。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盛唐时边塞诗写出了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高适的“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曾参的“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都洋溢着豪迈的气概。孟浩然、王维的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王维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都富有诗情画意,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的诗是唐诗发展繁荣的丰碑。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中唐的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
宋词
唐代出现了诗的另一种形式--词。词的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到了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受到市民欢迎。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流传至今的宋词仍有两万多首,著名的词作家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柳永的“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苏轼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李清照的“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都是流传极为广泛的佳句。
元曲
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散曲题材丰富,可雅可俗,抒情叙事兼长,更为生动活泼。到元代,散曲的创作进入繁荣时期,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元曲大多生动通俗,豪放飘逸,以关汉卿、马致远等人的创作成就最高。
明清小说
魏晋南北朝,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说。唐朝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和宋朝供说话人用的话本,把中国小说创作推向一个新阶段。明清时期,一方面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另一方面经济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气象。手工业,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级扩大,为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为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
明清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应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在众多作品中以《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篇长篇小说最为著名。他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此外,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和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也是脍炙人口的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