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六月份,气温升高,天气变热,地上突然像下了火一样,热得人难以招架。繁忙的工作,一件接着一件,某天晚上,我十二点半结束剪课(录课之后的后期剪辑),从外面走回到学校,第二天又起了个大早,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如此重压之下,我终于病倒了。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真是一点也没说错。病中的人,就如同一棵根部腐朽了的大树,略有风吹草动,都可能会对大树造成致命性打击。每到病中,我就感觉自己的生命之火极其微弱,好像随时都可以熄灭一样。然后开始后悔,往日里忽略了锻炼,忽略了自己,只把工作放在了第一位。
病中的时候,想不到自己身上,想得最多的,是还未成年的孩子。记得孩子小的时候,大约还没有上幼儿园,有一次我生病,在外面的医生家里挂吊瓶,孩子留在家里由老公带,他还要上班。等到我的吊瓶快完的时候,我给老公打电话,让他来接我,儿子在电话里听见了我的声音,他稚嫩的声音问我:“妈妈,你是不是想回来?你是不是渴了,想回来喝水?”
握着电话,我在电话这头无声的哭了,儿子的话触到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我的眼泪刷刷的流下来,止都止不住。那一刻,我在心里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善待自己,什么都可以不在乎,唯独自己的身体不能不在乎。在这个世界上,你不是孤独的一个人,你还有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抚养,需要陪伴。孩子成为你病中的希望,为了他,你都要快快好起来。
2008年10月,我因为身体不好,住院做手术。从长久昏迷中醒来,第一眼,看到的是病床前父母斑白的头发,和他们焦急的眼神。我无声的流下了眼泪,爸爸妈妈也哭了。他们没有想到有一天,一向坚强的女儿会躺在病床上。看着老泪纵横的父母双亲,我心里充满深深地自责,我觉得自己太自私了。如果你有三长两短,最伤心的人就是父母。孩子可以长大,老公可以再娶,可父母的痛,谁来安慰?
在后来的养病期间,我看完了英国作家哈代所写的一部长篇小说《远离尘嚣》,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小说里有关十八世纪英国农村风光的描写,安静的环境,美丽的自然风光,尤其是静谧的夏夜,让我感受到一种心灵的宁静,成为病中的我的最大向往。那时候我在学校住家,现实是一推开门,就是喧闹的校园,就是喧嚣,到哪里去寻求所谓的宁静呢?
那场病痛之后,我看开了世事,看淡了纷争,看懂了人生。我在QQ空间写了一篇文章——《生命从32岁开始》,和过去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彻底告别,开始认真的对待生活,善待生命。
后来,认识我的人,都觉得我像变了个人似的,我说话没有原来那么快了,走路没有原来那么急了,我对周围人的要求,也没有原来那么高了。生活曾经和我开了个玩笑,却教会我重新审视曾经的自己,锋芒毕露,事事在前,不懂得放慢节奏,不懂得适时放手。我似乎从别人的眼神里看出曾经的自己是多么让人讨厌,让人望而生畏。在生活的河流颠簸中,我终于变得平和,变得少有棱角。
……
若干年过去,我以为我已经很用心的生活了,认真对待工作,认真教育孩子,认真经营婚姻,但似乎唯独没有认真的,是加强锻炼。所以生活又一次惩罚了我(如果这几天来的病痛算得上惩罚的话),让我又一次明白,人生四十以后,什么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记得曾经看过史铁生写的,自己在多年的医院生活中完成了一部一部的作品,获得了一次比一次深刻的人生体验。那样的人生经历,放在名人身上就够了,已经够痛苦了,我绝不羡慕。
我只是芸芸众生里最普通的一颗尘埃,我庆幸的是几次小病的经历,让我一次次的反省自己,反观生活,让我能够及时调整生活的方向,把握好自己的未来。如此说来,我还真是幸运的。
在不幸的生活中体味幸运。
在不如意的时候感恩生活。
在平凡的日子里体会生活的感动。
感谢生活中,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告诉自己,我就是幸福的那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