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下旬开始,疫情卷地重来,此起彼伏,我除了上班外,就宅家足不出户,平时难得静下心来读书。疫情期间,我一个月不到就读完了《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次第花开》《稻盛和夫的哲学》三本心灵之书,还每天记下读书笔记。
第一本《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坚定文化自信,展现中国人民的精神志气,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每个家庭重视文化,民族用心感悟,领会五千年来,中华文化精髓,只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只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才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知行合一,国家才有希望。
心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密码。心是道的源泉,道是德的根本,德是事的根源,厚德才能载物,德的厚薄决定事的优劣高低大小。
我怀着敬畏之心读完文化自信的精髓,读得很用心,书中所说“人生重大的真理是行为作用与反作用”的道理一样,在精读后,意外收获了改变和颠覆我三观的秘密,被此书洗礼后的心灵变明亮了,让我感悟最深的是“心是一切的本源”,“心”明了,“心”静了,凡事都通了,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拥有无尽宝藏,让每个人的生命充满希望。
第二本书是《次第花开》,6年前就樊登书友推荐过此书,因为这一本关于佛法的宗教书,我以为是像有些人所说此书是迷信、虚无的,那?时没有拜读它,这次好友又向我推荐此书。
抱着试读的心情,我购买了此书,连读了5天,就被此书所散发出来的光芒与智慧打动了,确实如樊登老师推荐此书时所讲:
适合带在身边随时翻阅,无论你翻开哪页,读下去都会有心灵上的收获,这不单是一本宗教书,更是一本哲学书。
“人生即在修行”,这绝不是一句空话,许多时候,关于人生哲学的讨论和思考,会比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或治疗,更能疗愈我们疲惫痛苦的心。
“为什么要修行?”
今天所处的时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物质生活也非常富足,但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看起来并不安乐,物质的富足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内心的痛苦。生活得快乐不快乐?有烦恼就不快乐,因为不快乐,所以要修行。当今社会的压力,家庭的压力,人与人之间的竞争,欲望会越来越大,不能满足内心的欲望,就不得到自由,不能自主,这就是烦恼。人生有没有快乐?不能说人生没有快乐,有快乐。但是苦多乐少。因为不想在烦恼忧苦中终老,面对的事情和瞬息万变的世界,让自己放松下来,不再对抗,习惯无常。
“什么是修行?”
修行对你来说,是次第而行,是平凡而具体、每天都在做的一件事,像吃饭、睡觉那样。书里的文字,唯美动人,又充满了人生哲理,处处散发着智慧的光芒。读着这些睿智的文字,内心也变得柔软起来。此生,愿以红尘为道场,以世味为菩提,修得一世慈悲与从容。
“怎样修行”?
把生命的经验,顺境、逆境,是苦,是乐,用于巩固自己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的见解,修成无我境界。
希阿荣博在《次第花开》结尾处写道:“修行不为再去成就什么,证明什么,而只是引导我们放松下来,慢慢去贴近本心。”
人这一生,就是一个慢慢贴近本心、不断认知自己的过程。对内心进行训练,当我们无法拥有一个远离喧闹的寂静地专心修行,我们也不可能放下工作家庭修行,但我们可以通过内心的转化,为自己创造一个随身携带的寂静地,在生活中修行。
接下来读完的是稻盛和夫先生的《心法》,书中很多理念很深远,以前我从未认真思考过,如今拜读后觉得很有道理。
所谓现世就是一个修行的道场,修行的目的就是净化具备善恶两面的人心。通过修行提升人性,塑造美好的人格,这就是人生的目的。
稻盛和夫既是经营家,又是哲学家,他对存在、意识和意识体、宇宙、科学、欲望、自由、善恶、因果、宗教、死亡等人生、社会和宇宙的重大命题,从哲学、科学、宗教三个角度分析,讲述作为人应该有的最基本的品质,耐人寻味。疫情期间读此书,可以调整心态,走出恐慌。
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微不足道的,肉眼看不到的病毒,却让我们的生活天翻地覆,所以要学会敬畏自然!
病毒面前,你的免疫力有多强大,你的身体就有多健康。反反复复的疫情让我们明白,钱财再好,好不过生命,名利再大,大不过健康,好好珍惜当下,不辜负每一个今天。
我们中国的每座城市还在努力,每个人都在努力,特别是那些工作在第一线的人,还有是那些用微小善意点亮心灯的普通人,他们用瘦小的身躯顶天立地,他们用生命去守护一个美好的明天……正是有他们这些人用生命书写壮丽,众志成城!我们还有什么理由熬不下去?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坚持?疫情会过去的,疫情也必然过去!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不灰心,不放弃,坚定的活,把苦熬成蜜,把人间所有的不值得活成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