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经历告诉我们,我们都是不完美的,这个世界上有许多我们不了解、做不到或控制不了的事情。幸或不幸,都是随机发生的。
这是《隐形人格》里面我比较喜欢的一段话。
生活本身就有很多的无奈,有时候,是因为我们的无知,更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不愿意知。
不知者无畏,所以我们仍旧有勇气前行;但是不愿意知道,却是自己把自己前行的路彻底堵上了。
人不再前行,也许还不如一条咸鱼。
既然已经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为何不多给自己、别人一条路呢?
之前我们说过了三大令人抓狂的人格之一的消极型人格。如果说消极型人格给人的抓狂程度用“+”表示的话,消极型人格就是“+”。我们今天要分享这个人格特性就是“++”。
这个升级版的令人抓狂的人格类型就是自负型人格
在《隐形人格》中,作者把自负型人格可分成三类:自负、傲慢、狐假虎威。它们仨除了单独行动,有时还会有所重叠交织,当然那时就更无法言说了。
自负的人通常会认为自己无比的优秀,虽然不知道谁给他们的自信,总之他们就是这样认为了。但其实,那些真正厉害的人却不一定这样想或这样做。
自负
在写这个的时候,突然我认识的一位领导的脸就出现在了我的脑海里。
就在昨天,他看到桌子上有一瓶黄桃罐头。可能他闲来无事,就很认真的研究了一下罐头上面的字。
看到保质期三年之后,他就开始在办公室里自言自语,怎么这个罐头保质期三年?是所有的罐头保质期都是三年吗?……
可能他的大脑对他提出的问题进行了百度百科吧,最后他接受了罐头上保质期三年的说法。
重点来了。
那会,悲惨的我,正好跟他在办公室里。他就开始给我科普知识了。
他说,那些山里的养老院还是疗养院的,他们就会经常准备这些保质期三年的罐头作为储存食物,像我们这些住在城里的就不需要。
因为他们在山里,如果遇到严重的自然灾害,出山就不方便。食物就会很匮乏,所以三年保质期的这些罐头对他们就很有利。
我们在城里住着,想吃随时就可以吃到,所以我们都不用吃三年保质期的罐头。
我,……
姑且先不论罐头的保质期是不是都是三年,或者还有其他类型的保质期。
就先说,他刚刚知道这个罐头保质期三年,就自己立马说出了这一番自认为很在理的故事和言论。除了想对他这种令人无语的自信鼓掌,我似乎什么都做不了。
这些自负的人就是这样,不知道哪里来的自信,但是就是认为自己无所不知,并且还坚信自己知道的就是最正确的。
除了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代表之外,他们还会认为我们这些凡人啥都不知道。所以总会用一副为人师表或者高高在上的姿态,为你“科普”。
傲慢
我的职业生涯不长,但是遇到的领导倒是各式各样。这是我第一份工作的领导,是一位身材苗条、家境也不错的女士。
我们部门之前企业的文化宣传中心,主要负责企业的一些logo设计、杂志设计和编辑等等。
我们这位领导也是专门学习设计的,所以一直看自己高人一等。
更加让她变得傲慢的是,我们集团的大领导有一次带着所有部门经理一起吃饭时,说了一句话:我们这几大部门的领导,就属XXX(我那位领导的名字)最专业了。
从此,这句话就变成了这位女士在我们部门炫耀的资本。
她总是很高调的炫耀之后,然后再告诉我们,你们不要跟别人说啊,我就在咱们部门说一说。
然而实际情况是,她自己是在跟很多人说过之后,才在我们部门说的。
我记得我刚去公司没多久,就被安排出差了。
刚开始的时候,我跟同行的人都和和气气相处,等晚上一起吃饭,介绍我是哪个部门的时候,就感觉整个氛围似乎有微妙的变化。当然我那会还不知道,只是觉得奇怪。
后来,回到公司,跟你一个来得时间比较长的伙伴说起这事。
她跟我说,我们公司,除了我们部门,其他几个部门之间关系都很好。你注意观察一下,慢慢就会发现了。
后来,终于发现了。
我的这位领导专业技能可能确实还可以,但是为人真的无法说。
无论什么场合,只要别人无心说一句,她绝对不留情的怼回去。
经常在我们面前一个个的说别领导的事情,尤其是不好的事情。
虽然面对那些比她官大但她又看不起的领导时,表现的唯唯诺诺,但是领导一走立马各种贬低。
最后就变成了,我们孤单单的一个部门与世隔绝。
哪怕我们部门的人,都不敢在明面上跟其他部门人关系好,因为那样会被她各种找麻烦。
还有其他比如习惯性和别人说话粗鲁无礼,跟人说话语气轻蔑,喜欢对别人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狐假虎威
就像这个成语一样,知道自己本身并没有多优秀,只是因为为一些位高权重或者能力比较强的人共事,有的甚至只是跟那些优秀的人在过同一个场合,就会自吹自擂。
这样的人,我也遇到过不少,但是因为这种的太多,所以就不讲故事了。
我们说一下,导致他们这样自负型人格的一些原因:
首先一大原因就是圈子过窄。就像井中的青蛙一样,它只看到那一点点天空,就以为整个天空就那么大。所以总是用自己那一点点的认知理解整个世界,也就让他们有了自己是全是界最厉害的人的错觉。
第二是,喜欢对你指手画脚可能是因为嫉妒你。所以总想在自己以为自己很厉害的方面自鸣得意,甚至还会嘲笑你。
还有就是他们父母本身自负、傲慢的态度。让他们认为这就是正常的与人相处的模式,所以就用这种方式对待别人。
最后一个点,缺乏自信。因为他自己对自己也不自信,所以需要给自己假架势,让别人觉得自己了不起。
其实,如果真的了解他们,我们可能还会不自觉的同情他们。当然,同情可以,但是一定不能给他们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那么,面对这样的人,我们应该怎样与他们相处?
《隐形人格》里,两位作者给我们的建议是,如果是对自己重要的人,宽容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告诉他们,有些事情,不单单只有他们认知到的那一面,有些事情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学识,也会有认识的偏差。
第二是尽可能的忽视他们;对于上面我说的那位领导,每次当他要给我科普什么的时候,我就放空你自己,当作在深思,对他的话不予回应,让他独自表演。
第三是礼貌地表达相反的观点;不要让他们再变得严重。
如果你自己是一个过分自负的人:
首先能认识到自己的自负已经是一个进步了。我们需要面对自己的自负,并且认识到人无完人。
学会带着善意解读他人的情境和行为,不要习惯性对别人表示否决和不屑。
有些事情在自己没有经历和体验过时,你永远不知道它到底有多不容易。所以时刻提醒自己在亲身经历之前,不要做出判断。
世界有很多我们未知的领域,但是不能因为未知就对别人评头论足,更加不能因为未知就停下自己探索的脚步。那样只会让我们更加无法直视生活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