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会觉得“我买下了,我的能力就能提高”,而忽略了买下只是拥有一本书的初级阶段,随后还有阅读的应用一级阶段,做笔记和思考的应用二级阶段,以及最终总结可以用于实践的实战阶段。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不管买多少本相同性质的书,只要不读,都无法进入下一阶段,更不要说实战阶段。
没看完=买再多入门书都是浪!费!钱!
读再多入门书都是浪!费!时!间!
1从挑选书单开始
两年前我开始学习思维导图时,我给自己挑选了三本书。
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
超级快速阅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三本书选得非常有意思,并非随便选,或者看到别人的推荐所选。
这是出于自己的需求而精挑细选的3本书——从入门操作到理论。
《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是源自东尼*伯赞的《思维导图》,由取得思维导图资格证的陈资壁写作的具体如何使用思维导图的入门书。《快速阅读》则是德国人格吕宁所写,这本书之所以在众多快速阅读中与众不同,且入了我的书单,是因为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把阅读和思维导图联合在一起使用(思维导图在里面的名称是视觉卡片)。《如何阅读一本书》则是介绍如何阅读的经典书籍,详细介绍了为什么阅读、阅读的不同层次、不同科目的阅读方法,属于理论实践型中偏理论的书籍。
读完这三本书后,我就开始了我的实践思维导图之路,大约半年的时间,我把实践的感想写成了一篇完整的教程贴,即爸妈网的《思维导图在阅读和记忆中的有效运用》。这篇帖子在两年来,获得了超过1200人的关注,超过25000的阅读量。
这篇帖子也带动了三本书的热销,据说《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全网电商全部断货。
有爸妈问:这本书是否有可以替代的书籍呢?
答案是,YES。
2入门书籍如何挑选
曾几何时,我是很鄙视入门书籍的。我认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来表达高深的理论是亵渎,浅显的语言始终无法百分之百表达理论所传达的意义。我也十分反对给孩子们看漫画版、儿童版、缩写版的名著。
前年,慕课达到鼎盛时期,我也在这个时候,勇于接受新鲜事物,不断探索自己从未涉足过的领域,比如天文学、经济学、古典音乐等。因为上的大部分是国外的公开课(比较不注水,quiz非常难),我一般会根据老师的推荐阅读购买一本英文版的入门书籍。令我惊讶的就是,各科老师推荐的入门书籍,无一不是浅显易懂、趣味性佳的书籍,连我这个多年不用英语的人看起来都十分轻松。
我顿悟,只有入门做得足够有趣,足够浅显易懂,才能引发兴趣。当你有足够的兴趣时,你才会想方设法把无趣的事情变得有趣,自己主动深入钻研。
《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说道:
Once a child starts to excel at something,
he or she gets praise, admiration and satisfaction. This builds confidence and
makes the once not fun activity fun.
实际上不仅是儿童,成年人也是一样的。当我们不断完成自己的小目标,不断获得知识奖励自己的行为,我们对学习这件本来看起来很枯燥的事,有了另一种冲劲。从一开始接触理论性极强的书籍,可能看了几页就放弃了,即使强打精神看完,也无法有效地获取知识,更不要提应用层面。
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入门书籍呢?
确定你究竟要学习到什么程度
——如果是应用性强的,只需要学会如何使用即可的,一本简单易操作的入门书籍即可。
——如果是理论和实践需要结合使用的,最好准备一本入门书籍和一本理论书籍。
——如果想学到精深,就必须循序渐进地挑选书籍,把过程看做网络游戏的“升级”模式。
如何快速找到想要的入门书籍
——大学里面的教科书,是最好的入门书籍。教科书系统、经过时间的沉淀和检验,同时也许有一门正好的课程在慕课上。结合在一起学习是最好的方式。教科书有个缺点,就是趣味性不强。
——教师的推荐书籍。但如果不想上课,只想了解基本大概,那可以根据慕课的老师推荐书籍去选择入门书籍。
——在电商搜索关键字,通过书籍名称和目录,再看看豆瓣的评价,确认是否自己想要的书籍。
需要注意的几点Tips
入门应尽可能选择趣味性强,容易阅读和上手的书籍。
入门书籍很多,只要能达到类似的目的,哪一本都可以,并非必须要买《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也可以买《生活中的思维导图》等,学习思维导图只是整个学习的一个小工具,后面还有几个目标呢!只要达到学会使用这个小工具目的的书,哪一本都可以。
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后,入门书精挑细选,只要能读完——1本就够。很多人喜欢这一本也买那一本也买,同类的入门书买了不同作者的好几本,但是一本也没有看完。
没看完=买再多入门书都是浪!费!钱!
读再多入门书都是浪!费!时!间!
3打折的时候买买买,究竟是省钱了还是花更多钱了?
这两年于我而言,在电商买书已经完全取代了在实体书店买书。电商们总是换着花样来促销吸引眼球。
“专场满200-100”
“微信客户端领卷199-100”
“每满100立减30,上不封顶,还能叠加优惠券”
每年到京东618,淘宝双十一,信用卡账单密密麻麻地挤爆了。我也因此买了好多好多的书,椰子君经常吐槽:真的有必要买那么多吗?这些书你看了吗?再买买买下去我们要买买买房子了吧?
淘宝双十一时,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淘宝双十一,大家都在剁手,晒自己的购物车,每个人都是大几千大几万的,双十一,原本不是一个为了省钱而存在的节日吗?怎么大家好像花了更多更多的钱呢?
每当打折来临的时候,我们内心不是盘算着这本书是否经过我们的严格把关,进入我们的最终结算清单,而是精于算计满了200没有?满200减100呢,不够?再找几本凑单!看到价格合适,名字不错,评价不错,可能连目录都懒得看,就直接加进购物车了。
买了很多书回来以后,往书架一放。有些书发现并非自己想要的,就翻了几页就放下了;有些书沽名钓誉,推荐广告语言过其实,内容实则粗制滥造,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有些书买回来后居然发现家里原来早有一本一样的了……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上班,下班,买菜做饭,料理家务。当终于有一点时间可以放空身心时,比起阅读,刷一刷朋友圈,翻一翻订阅号,瞧一瞧微博,看一看剧集,好像更轻松耶,时间很快就过了。
我们现在书买得多了,买到的好书少了;读一次的书多了,反复读的书少了;逛电商找书的时间多了,实际看书的时间少了。
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谈到自己的找书方法。他几乎不上电商买书,只在电商找书。只有在实体店对照着自己的购书清单买书,才不会被夸大其词的广告语所左右,也不会浪费额外的时间在找书上,这样买到不合意书的概率会大大降低。一次也不会买太多书,反而能专注地读完自己感兴趣的书。
艾德勒说:我们应当保存书中知识,而不是做保存书的容器。
只有真正阅读了,把书面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知识,买书的钱才没有浪费。
买买买的本质,既是不负责任胡乱筛选购书单,又在筛选书单的过程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说到底,买买买是用了更多的钱,获得的知识却没有相应成正比。
4你的问题就在于买得太多,用得太少
有些爸妈表示,家里早已买了东尼*欧赞的六套装——完完整整的《思维导图》理论书籍,看了我的帖子后,决定也去买一本《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
并不是缺书,而是缺乏读完书的自信。
看到别人读完了并且应用得非常好,是出于“嗯,一定是这本书容易读,别人既然可以读完用好,我买这本书回来,肯定也能读完用好”的心理。
这和看到kindle广告里如出一辙:拥有它,一机在手,提高英文不用愁。
很多人都会觉得“我买下了,我的能力就能提高”,而忽略了买下只是拥有一本书的初级阶段,随后还有阅读的应用一级阶段,做笔记和思考的应用二级阶段,以及最终总结可以用于实践的实战阶段。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不管买多少本相同性质的书,只要不读,都无法进入下一阶段,更不要说实战阶段。
我们要做的不是找到“最优”的入门书籍,而是找到入门书籍后让自己快速入门,并学得更深入。如果一直在寻找“最优”的书籍路上,一直不开始阅读,对自己购买的书籍和挑书所花费的时间,都是一种资源浪费。买1本书不读,买10本同领域的书也不会读的。
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多花时间读书,少花时间买买买。
不然,真如椰子君说:再买买买下去,要买房子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