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秋枳
“ 我好像从来没有问过自己喜欢什么
我一直在走别人走过的路
或按照别人的想法去生活
因为 那样最保险了”
(一)
某天一个学妹找我了解实验室的情况,希望我能推荐合适的导师。
我说:“现在比较少往实验室跑,没有把太多心思放在这边。”
学妹大概也猜到了,大三了还不泡实验室,想必是对读研或是发论文没做什么打算了。
我问:“怎么,已经确定要读研了吗?”
学妹还在大二。
她回:“身边人的影响太大,没办法。”
言语中透着一丝无奈和迷茫。
他们这一届都比较“急”,才大二就已经有蛮多人已经想清楚这些问题了(或许也不能叫做想清楚了,只是给了自己一个答案,希望自己能早点确定一个目标并为此积蓄一些优势,比如早点跟着导师做项目发论文,能在大四之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一篇核心期刊,然后每个学期都努力把GPA往上提一提,保研是十拿九稳的事了,这比被逼到角落后发现保研就业无优势,最后无奈只能加入考研大军的被动状态要好得多),想当时我是走向大三才逼着自己去考虑清楚的。
她说选择读研是因为觉得自己放弃本专业就业毫无优势。
我说:“那你在其他方面有想法吗?”
“就是因为想法没有太多,不够明确,对于专业也是这样,因为是我的专业我就学。其实我觉得自己是对于其他接触得不多。只是觉得这条路是相对来说最明确也最保险的一个方向。”
学妹坦言其实自己依旧迷茫,表面上已经做定了一个选择,却是无奈的选择。
似乎只是因为似乎其他路都走不通了,只能安安稳稳地随大流吧。
而不是因为真的喜欢。
不喜欢怎么能走下去呢,毕竟是一辈子的事啊。
我也不知道,大概日久生情在这里同样适用吧。
(二)
“如果你读研仅仅是因为似乎没有找到其他的出口,而不是因为真的想读研,想了解更多的知识,不建议抱死这一条路。”
读研这条路不简单,如果自己也没有足够强烈的求知欲,这条路也会很痛苦。有些事情我也还没看透,不想妄自评论,怕误人子弟,但我还是提出了我的担忧。
有太多人继续读研仅仅是希望自己能更好就业。
说一句真心话,这道坎我还没跨过去,按理来说是没什么资格在这方面给他人建议的。
我想起了当时自我说服(读研)的几个理由,罗列了好几个,“就业选择更多”是其一,但不是唯一。
打算不对口就业的我打心底认为,三年里在变化着的动态环境中打磨,比耗费三年时光在一个自己已经没有热情的领域上,要强得多。毕竟互联网行业,越靠近风口,成长越迅速。
不是有多自信,自信自己能够混得多如意。只是有一种不明来由的乐观,相信自己再怎么不堪至少能养活自己,毕竟我一直是一个愿意努力的姑娘,天无绝人之路吧。
我继续和学妹说:“如果实在没有更明确的想法,选择一条最明确也比较可行的路,把握当下,不失为一种保险的做法。”
这样至少给自己留了一个选择。
不要在什么都想不清楚、没有目标也没有规划的时候任由时间荒废,等时间走过才懊悔自己什么也没能抓住。
一个学长说,现在很多大学生,大一大二大三都按部就班地生活,上课吃饭睡觉三点一线跟着时刻表走,没课的周末拉上室友开黑,一晃三年过去才发现自己什么也没考虑——社团没竞选过人脉圈局限在上课的班级一起生活的寝室和左邻右舍,就业没有优势甚至不知道自己要从事什么行业,复习看心情只求不挂科,GPA不上不下保研没希望,最后无路可走只能抓住大三最后的尾巴逼自己一把奔赴漫漫考研路。
(三)
刚开学时仍感觉到身边许多人还没想好“要做什么”这一个问题,其中大多数是经常性宅在寝室具体干嘛我也不知的一类人群。我心想:真淡定啊。
近来各种关于考研的事务渐渐浮现——考研情况调查、考研教室申请各种,我想,都这个节骨眼了,应该是都做好打算了吧。
大概也是这种氛围,让我觉得大三这个时候方向这条线理应明朗了,谁走向了哪个路口,已经有了一个梗概。
但大二仍有无限可能啊,几乎任何一种决定都不至于太过冒险。
我继续对学妹说:“你可以好好想想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刚开始不要考虑那么长远,不要去担心这个方向能不能成为一种职业。还在大学啊,有很多事情都可以纯粹到只看内心是否真的感兴趣。又不是说开始了就要坚持到毕业,你可以以一个月或者一个学期为周期,体验过之后再决定是否继续走下去。”
(相较而言,大学是一个任性资本比较足、机会和选择也比较多的年龄阶段。中学限制太多且大多没有自己真正的想法,工作后开始慢慢担起养家的责任,绊住我们脚步的障碍越来越多。)
个人经验,以一个学期为周期也是比较合适的。但一个周期内不一定要只做一件事(最好不要),时间也不等人,在有限的时间内能有更多的尝试,对于自己做选择也是很有利的。
人总会依赖于时间上阶段性的结束能带来一些改变,说了很多次的“X月你好”状态还是和刚刚结束的那个月无差。
想起大三上开学,当我决定往新媒体方向靠拢时,整个人跟打了鸡血一样,很亢奋地做了很多事。
自己去熟悉微信编辑器的操作,摸索公众号后台和第三方的接入,接了公众号运营的兼职,加入了新媒体运营的社团,凭借自己的热情和管理经验扮演管理层的角色,协调时间统筹融合不同的idea分配工作……带领大家一起一点点把方案落实。
回想起来觉得自己当时真的亢奋到不可思议,熬过夜也通宵过,压力很大,以至于经过一个寒假的闲适之后心里十分抗拒回到那种高压状态。如今时常怀疑自己是过度消耗热情了,这个学期才会多次陷入很丧的颓靡状态。
但也正是经过这一个阶段的摸索和尝试,静下来思考后才更明了自己的不足以及更好的增值方式。
站在这个关头,开始轻微感受到结束的不舍,有时候会遗憾有些道理自己懂得太晚,好希望时光倒退,但这都是废话,还不如想想如何让往后的时光变得更如己所愿。
谈话间偷偷藏着几分对学妹尚在大二的羡煞,比大三还多一年呢,觉得大学里的自由好珍贵,有趣的事情这么多,真怕自己还没体验完就毕业了呀。
(四)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讲了几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要么按部就班地背单词刷题考雅思准备出国、要么浑浑噩噩藉由游戏泡沫剧打发时间……似乎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也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有些人每天开黑打麻将,别人以为他是真的着迷,他却说他只是不知道要做什么,才这样去驱逐无聊……
里面有些话,很扎心——
高中我们被告知我们的目标是好好学习,考一所好的大学,于是终日与书海题海作伴,放弃了很多,坚定不移地守着一个目标。
当跨过这道坎,当坚守了3年+的信念变成了现实,我们重新陷入了更大的迷茫,没有人教我们“要学会去问问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于是有的人被迷茫吞噬,也有人挣扎出来了,留下的是世人羡煞的潇洒背影。
(五)
身边一个朋友最近起兴玩起了麻将,好几个人跟着入坑,甚者实验课都顾不上操作。新开的一局还没打完呢,队友要急得咬人了。
我问:“怎么就这么着迷呢,有这么好玩吗?”
她说:“无聊啊,没事做。”
我还没想好怎么回应,她又说:“过段时间就不打了,联系了导师到实验室做项目。”
而这个朋友,关于未来,总是一问三不知的状态,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是一个危机感超前的我所无法理解的。但也只好作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
选择没有对错之分,学会为自己的选择及其附带的后果负责,别让你亲近的人为你收拾烂摊子就好。
你眼中所看到的别人身上的任性和潇洒,不是像小孩子一样耍无赖大哭一场就有人跑在后边帮你擦屁股。长大了,处事方式就应是配得上自己的成熟。
我们还年轻,正值美好年华,还有无限可能,不要顾虑这么多、缩手缩脚的。
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你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是刚刚好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