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知契诃夫是在小学语文《装在套子里的人》的课文里,那时幼小的我们只是懵懂地知道契诃夫是俄国作家、《变色龙》作者 ,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和俄国19世纪末期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艺术大师,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殊不知,契诃夫的写作只是他的兼职,他的本职工作是职业医师。他白天游走在形形色色地病人之间,晚上摇身一变,沉沦在他笔触下的跌宕起伏的小说人物中。
契诃夫曾经以一种最迷人的方式描述了自己的“双重生活”:当我意识到自己拥有两种职业而非一种,就感到充实而满足。医学是我的合法妻子,文学是我可爱的情人。当我厌倦其中一个时,就与另一位共度良宵。这似乎有些混乱,却不会令人感到沉闷。而且,她们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会因为我的不忠而受到伤害。
在1860年契诃夫出生于一个小商人家庭,祖父是赎身农奴,父亲经营过一个杂货铺,1876年破产后给人当伙计。 少年生活的穷困拮据让契诃夫有着比同龄人的成熟与担当,他靠担任家庭教师以维持生计和继续求学,梅花香自苦寒来,1879年,勤奋的契诃夫凭助学金考上莫斯科大学攻读医学。1884年契诃夫毕业后在兹威尼哥罗德等地行医,有了与广大普通老百姓零距离、面对面接触的机会,此间,他看透了人间万象,参透了世间炎凉,积累了大量的文学创作素材。于是,他萌发了用朴素的文字揭示生活本质,记录社会现象的想法,开始文学创作的斜杠生涯。医生职业对契诃夫的文学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医生这一职业身份除了直接为契诃夫提供了大量的文学创作素材之外,还熏陶出他的缜密与冷静的性格,影响了他冷静客观、语调平静的叙事风格,让他跳脱出文艺青年敏感纤细的精神痼疾,并且坚持带着科学眼光探索社会问题。
诚如曹文轩在《樱桃园的凋零》中说得那样:“正是因为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叫契诃夫的医生,才会有这样一个叫契诃夫的作家。”医生职业不仅没有妨碍他醉心与文学艺术,反而成就了作家契诃夫。
从契诃夫医师和兼职作家的双重职业中,或许能给陷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两难境地的现代年轻人点亮一盏前行的灯。
就如全职图书管理员和兼职诗人的英国诗人菲利普.拉金所述:任何非职业艺术家必定对自己的工作感到矛盾,如果一个人需要钱,当个职业艺术家就成了逃避普通工作的有效借口。我不这么想,有人因为同样的原因而喜欢普通的工作。我就是因为这个理由而尽心尽力工作的.....对待普通工作,最好的态度就是彻底精神分裂——用一种人格去逃避另一种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