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际交往,毕业前就该打的6个预防针

毕业之后,最先离开我们的,并不是自己的校园恋人,也不是每天一起上厕所的同窗好友,而是我们的老师。

没有了老师,意味着从此以后,当我们犯错,当我们心存疑惑,再没有人会无条件的为我们提供标准答案了。

尤其是社会上的人际交往,可能根本就不存在标准答案,还有着很多“明白人未必肯说出来,但是很重要的社交规则和禁忌”。

难道我们一定要学会拍马屁、讲奉承话、请客送礼,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吗?

其实,社会也没有这么油腻,但有些预防针还是有必要打下。

【 一 】永远不要忘记 社交的本质是互惠


有些人,当自己的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把自己的碰壁理解为他人的势力或现实,这样的伸手党总是振振有辞,因为这样就把过错全推给对方了。

但是别人为什么要帮你呢,你是否想过,自己能给予对方什么价值?

永远不要忘记,社交的本质是互惠。

许多人不愿意承认这一点,觉得这个功利的词会玷污纯粹的感情,认为真正的感情是不求回报的。但实际上,因为情感需求或共同兴趣而形成的关系,同样基于互惠。

就算再不计较的人,心里也有一杆秤,暗暗衡量这一个人是否值得继续交往。

如果一直是单方面的付出、单方面地索取,互惠的天平就发生了严重的倾斜,友谊也就不知不觉的无疾而终了。

平等的互惠看起来功利,但实际上是最舒服也最长久的交往方式。


【 二 】 如果对方没有爽快地答应 其实就是拒绝


朋友小Q在国外留学,因为比较好说话,多帮大家代购了几次,结果不太熟的朋友、朋友的朋友,都找上门来了,俨然把她当成了免费代购。

这些凭空找上门的代购,消耗了小Q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毕竟她不是专业代购,也没有挣别人一分钱代购费,时不时还要倒贴路费邮费,甚至有人要求费用抹零、为小瑕疵扯皮等等…

经过一系列糟心事之后,小Q下定决心,除非是关系非常好的朋友,其他一律不再帮忙代购。

再遇到请求帮忙的,小Q就会委婉地说:“最近课程很紧,我不确定有没有时间呢…”

可总有人替她“想办法”:

“你给某某买啥啥的时候,顺便帮我买一下就可以了,很快的”

“在你学校附近就有呢,不会花你很多时间的”

小北很尴尬又不知道怎么应付,只好跟我吐槽:“这些人怎么这么拎不清呢?他们不知道如果没有爽快答应,其实就是拒绝吗?!”

在人际交往中,为了不伤彼此的颜面,人们拒绝的时候,往往会选择委婉的表达方式,比如“我再考虑一下”“下次吧”“改天吧”“看情况吧”。

所谓的进退有度,就是在这种时候不强人所难。

可是偏偏有人听不到弦外之音,非要勉强,这是非常遭人反感的。就算最后对方迫不得已答应了请求,你和他的关系也差不多毁了,你会被打入“拎不清”“不值得交往”的黑名单。

请记住这条成人社交铁则:如果对方没有爽快地答应,其实就是拒绝。


【 三 】 不要被他人情绪左右,学会倾听和回应情绪背后的需求


在谈话里,沟通双方的情绪状态是互相影响的。

沟通中如果介入负面情绪,会让谈话变得非常棘手。沟通时,处理自身以及他人情绪的能力,几乎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沟通水平。

一般人在沟通时,常容易被对方的情绪牵着鼻子走。对方友善,他就友善,对方产生负面情绪,他也产生负面情绪;

沟通低能儿,更是听不得一句跟ta意见相左的话,随时准备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但沟通高手不一样,他们知道负面情绪只是表象,就像孩子哭,是因为饿了,需要食物或是拥抱,每个负面情绪背后,都有一个没有被满足的需求。

不成熟的沟通者把负面情绪理解成攻击和敌意,总是急着跳出来辩解和反驳。

但成熟的沟通者把情绪理解成需求的表达,所以不管是雷霆之怒,还是抱怨批评,他们始终可以保持风度。

他们之所以能做到心平气和,不被负面情绪牵着鼻子走、不用负面情绪对抗负面情绪,是因为他们懂得跳过情绪,去倾听和回应情绪背后的需求。


【 四 】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 是情商最低的表现


杠精有多讨厌我们就不用多说了吧,没有人喜欢被质疑、被攻击、被逼着认错。

我们应该为了真正的知识而讨论,而不应该为了压倒他人而讨论。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不仅不是真正的思想交流,还是职场和亲密关系的杀手。

比如恋爱关系中,女方常常要逼到对方低头认错才肯罢休。

道理上到底谁对谁错并不重要,她要的是态度,对她来说,每一次吵架都是一场“你到底爱不爱我”的测试。

而男方常常是个认死理的,喜欢就事论事讲道理,一定要说出个是非对错来。

如果谁也不肯退让,在这样的亲密关系中,随便一件小事也能次次提升到分手的“高度”。

每一次吵架都是对感情的消耗,在一起的日子里,给对方制造的痛苦比幸福还多。

所以在亲密关系里,总想着战胜对方,吵赢对方,证明自己正确、对方理亏,只会换来双输局面。

这种喜欢占上风的欲望,却让我们遗忘了沟通真正的目的,遗忘了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

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他人,是情商最低的行为。如果你碰到这样一个人,在不伤害原则的情况下,不妨把无谓的胜利让给对方。懂得在恰当的时候认输,也是一种智慧。


【 五 】 人际交往最大的忌讳 是交浅言深


“骃闻,交浅而言深者,愚也。”

意思是说,与交情浅的人深谈,是愚蠢。

小孩都知道,交换过小秘密的小朋友会和自己更亲近,和其他普通同学不一样。但成人为什么不可以用这个方法交流呢?

原因有三:

首先,成人世界的社交圈错综复杂,你无法控制隐私暴露的风险。

其次,盲目“真性情”,方寸感差,是社交毒药。

第三,因为信息不对称,容易触碰雷区。

话说出口之前,你是它的主人,说出口之后,就是它的奴隶。隐私一旦暴露就有风险,你管不住别人的嘴,就管好自己的嘴。

舒服的沟通,前提是理清楚关系和身份。

亲疏远近有别,每个人理清自己与别人的关系,掂量清楚自己的位置,就知道该说什么话,说的口无遮拦就成了不合时宜。


【 六 】 别被人脉决定论骗了,能力是1,人脉是后面的0


中国社会是一个崇尚“关系”的社会,需要打官司了,不是先找律师,而是先找关系;孩子要找工作了,不是帮着他一起进行职业规划,而是先找关系,生病动手术了,即使走常规看病流程没问题,也要找关系才放心。

当人们盲目追求人脉的时候,其实是在疯狂地追求捷径。

可是人脉这件事恰恰是走不了捷径的。人脉发挥作用是需要能力和实力打底的,企图跳过自身能力积累,仅凭人脉一步登天是很难的。

有能力,人脉才能发挥作用。

我们假设一个最好的情形,那些能帮助你的人慷慨地给你机会、给你资源、给你平台。

可是如果你自身能力不济,机会来了,你能抓住吗?给你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位,你能胜任吗?提供一个稳赚的生意机会,你有资金入伙吗?交给你一个锻炼人但压力很大的任务,你抗的住吗?

如果你屡屡让人失望,机会还会再次来敲门吗?实力不济,贵人想相助,也爱莫能助。

我们不能否认人脉的作用,但对于个人发展,能力是1,人脉及其他是这个1后面的0。没有1,后面的0毫无意义;有了前面的1,后面的0可以让1的威力成倍地增长。

只要还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就是每个人都躲不开的课题。

这几条隐形的社交规则,越早了解,就能避免越多挫折。因为你会发现,年纪越大,越没人会原谅你的不懂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追求幸福 找一个全世界都不知道的角落 去幸福的呼吸 无欲无求 自生自灭 在那个角落我将以青松为笔,牡丹研墨 在破旧...
    花好月圆1阅读 228评论 0 2
  • 好像我没有真正的给你过过一个生日,我不是一个称职的好姐妹。好像我们没有一起出去逛过街,没有一起坐在奶茶店谈天说笑,...
    我是菁菁菁菁菁啊阅读 301评论 0 0
  • 迈开腿。加油 【第六周周检视】 第6次,2018年4月。 本周重要成果: 1:早睡早起 2:完成keep运动和跑步...
    未央_7743阅读 12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