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师娘坟
滕州市东郭镇上户主村有天师林,林内有天师娘坟,天师娘坟是当地百姓的口头称呼,碑上是“圣母林太君墓”。
天师娘林氏是张良七世孙张大顺夫人。因受祖天师张陵成仙升天的影响。对于他们夫妇二人也是有各种各样的传奇说法:
《三洞群仙录》:“此汉相留侯之后,辟疆之孙,天师之祖也。张陵之祖,为张浩之子张纲。”
前人传说:张良六世孙张纲,有一子,名翳,字大顺,号桐柏真人,系汉初留侯张良的七世孙。张大顺自幼诵读经书,好黄老之道,在焚香崖下招收弟子,讲经说法,颇受敬重,并受到后世怀念。唐末道士杜光庭曾在武阳怀古诗中写道:“桐柏真人曾此居,焚香崖下诵灵书。”指的就是张大顺(实际本诗是指周朝时期的王乔)。大顺妻林氏,祖籍在青衣江,自幼好“五斗米道”,会符咒之术,时常为人驱鬼治病。夫妻二人相敬如宾,恩爱无比,人皆称赞。有识之士说他们颇得彭祖导引之法和房中秘诀,过着神仙般的生活。
《巴蜀道教碑文集成》青城山道观道士“抄撮文献为宋代虚靖天师立的传记碑”称:“道陵父翳,母林氏,初衽道陵时,梦神人自北斗魁星中降,衣绣衣,以蘅薇香草授之,曰:‘吾始居方山,今奉上帝命,来降汝家。’既觉,衣裙居室皆异香,经三月不散。....室中光气如昼,遂生道陵。”
根据这几则资料知道张良七世孙张大顺与夫人林氏,夫妇都信奉黄老之学,自幼好“五斗米道”,会符咒之术,时常为人驱鬼治病。而张大顺还称为‘桐柏真人’。
事实上,《三国志·张鲁传》:“(张鲁)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三国志》是二十四史之一,为史家所重视。明确记载“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历史公认张大顺的儿子张陵首创天师道,道家一至奉张陵为‘祖天师’。上叙张大顺“好五斗米道”,好象‘五斗米道’在张大顺之前就有,这种说法与史实严重不付。再说‘桐柏真人’本指仙人王乔,(周灵王太子晋)。一直到明代才有人称张大顺为‘桐柏真人’,时间较晚,上叙二材料同其他神仙类传说一样,不能置信。
《太平广记》卷八载:“陵素家贫,欲治生营田牧畜,非己所长,乃不就”。这条信息没有任何虚幻与迷信色彩。而且《太平广记》是一部古代文言记实小说总集,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的记实性故事,及道经、释藏等为主的杂记,属于类书。为历代皇帝御览工具书。其中这一句记载同《汉天师张道陵之墓》碑所载“天师青少年时期,丰地遇雨患,与母避灾此地”。两文互相参考,得出张陵青少年时期的家庭情况相附。天师母“避灾此地”,病逝于此而埋葬在这里是可信的,也符合张陵青年时期的生活实际情况。后来张天师来此祭祀母亲林氏,在母亲林氏坟东筑坛讲经,招收弟子,留下“讲经台”,宋末元初天师后人张毓说是“汉代遗跡”,感觉非常珍贵,进行了大力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