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职业发展、设计能力与设计品位、用户模型、目标分类、用户分析报告、可用性、王者速读法、信息架构、配色、板式、美学标杆、banner、指标、字体、UI界面设计、logo设计
本篇为一篇学习笔记结合了自己的设计和理解,记录的内容比较多且涵盖范围较广,好在比较系统,可以作为整体设计流程中设计师需要注意的点进行梳理。
关于职业——从“无脑”到“有脑”的进化
ui设计的兴起与互联网的发展密不可分,但其更根本的原因是社会原因,比如消费的升级、激烈的竞争,消费群体多样化,选择的多样化等等,单纯的视觉设计无法适应复杂的情况,需要更加综合性的知识,来解决设计上的问题。
大型互联网公司最看重的是一位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和设计品位,可见视觉设计还是设计师的首要任务,设计能力比较具象,我认为包括软件掌握的多少和熟练度、固定时间内的产出和价值等,设计品位则比较抽象,有经验的人会觉得有品味的设计师就像冬虫夏草,是最难得也是最难提升的。
设计师可以通过成功的项目经验提高自己的身价。
流程梳理
卖艺app最早是一个简单的想法,就是将现有的业务制作成App同时搭建一个交流平台,正好市面上同类的app非常少,是一个很值得实现的想法。
对于一个产品的Idear来说,“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app”说来比较简单,但是没有对领域的深入了解时idear大多是不靠谱的,所以提出idear的重点在于对领域的深入了解、前瞻性以及独到的视角。
接下来的研究是重点,一是检验idear的可行性,二是建立模型并列出可能需要面对的问题。
具体的研究分为市场调研、用户研究与竞品分析,其中用户研究的内容对于设计师来说尤其重要。
一、构建人物模型
构建人物模型有多种方法,其中有一些共同点有待分析,在此仅记录七步法。
1、发现并确认模型因子(分组)
卖艺的用户分布的人生阶段为大学生到青年层,目的是认识同样爱好的小伙伴进行学习和交流,用户的行为模式可以参考比如站酷这类网站,以内容生产型(学霸型)、规律学习型(努力型)、临时使用型(打酱油型)为主,三种类型的用户都很重要,其中最重要的是内容生产型,这样的用户对于手工的认识较深,一般是深度从业者与爱好者,适合给予一定的优惠培养为长期稳定的用户。(此处可列出每组行为变量)
2、访谈目标用户
接下来通过定性分析(访谈)或定量分析(问卷)的形式具体接触分组用户,以得到使用产品的场景、动机、喜好、顾忌的细节,卖艺在使用场景、喜好、和顾忌这些细节上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导致APP没有独特的功能亮点,在功能上较为普通。
3、识别行为模式
目的是找出几种完全不同的行为模式,行为模式相同的则可以进行合并。其行为模式主要包括个性特征、相关使用目的、相关使用习惯、付费经历及态度四个方面。
4、确认用户特征和目标
把前面总结的行为模式,用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凸显出来,对特征和目标进行提取,注意描述行为之间的逻辑或因果关系。
5、检查完整性和重复
注意对产品设计没有差异化要求的用户都可以进行合并。
6、描述典型场景下用户的行为
这一部是丰富人物的血肉,对前面总结的每一类用户做场景化的补充,包装的形式就像讲故事。要求故事把前面分析的有价值的点都串联起来。比如学霸型用户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要找这个app的,同时他对app有什么样的期待,都需要一个完整的故事将其包装。其目的是让其它人看到用户模型报告时会有更深入的体会,有些额外的线索不需要文字表达也可以联想的到。
7、指定用户类型
给这些用户冠上具有代表性的名字,让看报告的读者快速感知其区别。
七步人物角色法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方法,具体可以参考成熟产品的用户模型报告,了解它主要是为了了解用户模型,设计师看到一个用户模型应该了解它背后的创建过程从而更有针对性的使用这些模型。
用户模型在团队层面的好处主要是可以达成共识、引导创意和验证方案。
同时用户模型也存在一些问题:操作成本大、应用不灵活。
这里就用到了快速挖掘用户的6个分析维度:需求目的、使用粘度、需求水平、产品忠诚度、与对手的定位差、消费能力。
二、目标导向设计
验证一个产品的设计是否成功可以从两个方面看:是否满足用户目标和商业目标并从中获得最大化的平衡;产品体现的效果和用户目标的匹配度是实现商业目标的前提条件。(其它小的目标:获得老板认同、同行赞赏、自身感受同样重要但不能喧宾夺主)
目标细分需要注意三个方面
1、目标类型,常见类型区别有:大小、先后、战略/功能/体验、用户类型差异、商业/用户。目标分类的心得是一定要分析用户的目标、要随环境变化灵活运用以及多看多想多沉淀。
2、目标分析方法,人物(类型/频次/经验……)→环境→目的(主要/当前/被动……)
3、选择关键目标,目标之间冲突时,关键是找最高总价值。选择原则有:市场空间(用户基数)、获得容易度、看二次价值、看通用范围、看互斥伤害值。
设计师了解这些目标不但能找出设计中的要点,还能站在不同团队成员的立场上思考他们的利益,每个团队角色都有自己主要的目标,理性的分析可以帮助团队化解冲突,甚至获得其它团队的好感。
三、视觉设计的可用性
可用性可以类比目标导向中的功能层,在明确了主体和目标后,接下来的可用性是与设计师更为相关的内容。
可用性可以分为:易学性、效率、记忆性、容错性、满意度五个方面。
在实现模型(既概念)和心理模型(既认知)之间,表现模型(既设计)越贴近心理模型,其可用性越高,也就是设计的职责就是可以帮助概念模型完美的过渡为心理模型。
好的可用性就像贴身管家,具有体贴(关心、不多问、尽责……)和聪明(有记忆、利用空闲周期、预测需求……)的品质。
可用性更多应该由UI设计师来考虑,因为交互设计主要考虑的是流程与信息架构,而设计师应关注表现层的效果,信息逻辑和操作引导,也是由新手到专家的必经之路。
《about face 4》,理论基础及实现经验
《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原理及研究成果,认知和记忆是怎么形成的,以及它们有什么特征。
《信息架构》,虽然以网页为载体,但原理相通,可用性的问题80%是来自信息架构,面试中不合格的人也多数是不了解信息架构。
可用性的三个层次分别是:合格,防止误会→优秀,帮助理解→卓越,突破使用。
快速提升可用性的技巧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关键任务(关键用户的关键目标)、影响因素(动机、担忧、障碍)、VIMM(频次、熟悉程度、信赖程度)、合理方案(控件、文案、流程)
四、视觉观感
以品牌价值、情感共鸣、用户体验为基础,再讲美感,其中色彩是美感的一大要素,也是设计师最值得注意的地方。可分为单色、双色、多色及渐变色的配色方案,其中双色以上都属于较为高级的配色,尤其是品牌色,应使用单色为主。
好的视觉设计对于品牌价值具有提高知名度,认知深度和美誉度的作用。
有目的克制是好的品牌视觉设计的一大特点。
在界面中,视觉元素分为系统元素和非系统元素。其中系统元素体现了设计师的功力,而非系统元素的使用要注意美感,例如展示图片的使用。
视觉在banner的设计中表现最为集中,可以借用banner设计理解美学标杆的概念,每个设计的好坏都有众多的指标,主要分为内涵、美感、效率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又包含许多小的指标。如果确定使用美学标杆的方法,那么其提升主要靠两个办法,一是习惯指标,对任何设计都能快速列出它们的指标,不同的设计,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指标或指标的重要程度有所区别;二是提升每个指标的欣赏高度。
就banner设计来说,重要的基本指标有三个,配色、板式、字体。每一个指标的提升都有助于banner设计能力的提升。
高级设计师一天的设计比新手设计师二十天的设计要好,其原因就在于高级设计师在接到任务的初期就知道最适合的和最好的设计是什么样,他们对指标了如指掌,而新手设计师需要不断的试错和摸索,经常还要推翻重来,找到了这个症结,在今后的设计中,要学着不着急开始设计,首先要学会分析几种风格和指标,可以避免在后期浪费更多的时间。
五、ui界面设计
这里注意对于界面设计最重要的还是前面提到的内容,它们组成了结构和框架,在进行界面设计时应深入了解这些框架尽量实现和贴合它们而不要随便更改,设计师在此基础上的发挥也有一定的评估标准。
简单评估一个ui设计水平,可以从品牌、可用性、美感三个方面评估,可用性和美感在前面已经总结过,品牌在ui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其直观性往往是第一个被评估的内容,品牌又包括标志符号、品牌色、带有品牌特征的视觉元素三个方面,三个都具备且高明是ui设计合格的基础。
其中标志符号又包含标示性、美感、含义三个方面。其中标示性最为重要,而含义最不重要,所以成功的logo不需要大段文字的解释,在设计时应该多尝试一些视觉上的实验和变化。含义有其意义即可,有意义的含义例如与产品产生共鸣的情感、直接表达出产品服务内容的图形、隐喻使用场景的信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