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塔莎之舞》下·上

文/精读猫

大家好,我是精读猫,今天我们继续精读《娜塔莎之舞》下半部分。

在上集中我们一起精读了俄罗斯文化的两个关键年份,1703年和1812年。

前者为俄罗斯文化注入了西欧文化的基因,后者则促使俄国贵族重新发现本土,为俄罗斯文化注入了传统文化的基因。

那么在下集中我将精读剖析俄罗斯文化的三大基因密码。

先来讲第一大基因密码。

知识分子扎根农村,不断从中吸取养分,创造出独具一格的俄罗斯民族文化。

这还得从12月党人士说起。

起义失败后,500名成员被捕,其中5名被绞死,另有121名剥夺贵族头衔,流放西伯利亚。

沙皇认为这是一种严厉惩罚,而对于12月党人来说却是一种历练。

之前他们虽同情农民,可毕竟是贵族,双方的社会地位相差悬殊。

现在12月党人同农民生活在一起,甚至成为他们的一份子。

这是他们对本土传统的理解,大大加深了。

代表人物是谢尔盖沃·尔孔斯基公爵。

他因参加起义被削去爵位,剥夺财产,流放到6000公里之外。

中俄边境的一座银矿戴罪劳动。

沃尔孔斯基开始与农民打交道,并且按照农民的方式说话和思考。

他被流放了30多年,从外表到思想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摈弃了优雅的生活,变得粗犷有劲儿能和农民谈笑风生。

他也越来越感到必须尽早改革,把土地分给农民。

可以说沃尔孔斯基背弃了所属的贵族阶级,他彻底农民化了,被农民们亲切的称为农民公爵。

沃尔孔斯基还发现农民对公正和平等怀着一种出自天性的热爱。

这让他认识到改变沙皇统治,推动俄罗斯走向政治文明。希望就在俄罗斯农民身上。

沃尔孔斯基的经历具有相当的感召力。

很自然的他被年轻贵族奉为精神偶像,其主张也深入人心。

托尔斯泰就是其中一个。

托尔斯泰生于1828年,即12月党人起义三年后。

论起来他从沃尔孔斯基还是远房表亲。

所以对12月党人的事迹,托尔斯泰自幼耳濡目染,心向往之。

1859年,托尔斯泰同沃尔孔斯基见了一面,更加深的敬意。

后来创作《战争与和平》时,男主人公就叫安德烈·沃尔孔斯基。

托尔斯泰以这样的方式向偶像致敬。

他的作品中也处处闪现着对农民的同情。

比如安娜卡列琳娜里的裂纹,就是一位同情农奴的农奴主。

《复活》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为年少时诱奸农奴少女马斯洛娃深深忏悔。

托尔斯泰可不是说说而已,他努力做到言行合一。

作为伯爵,托尔斯泰拥有庄园和农奴,明明可以过得很舒坦,他却折腾了一辈子。

托尔斯泰建了10多所农民子弟学校,帮助他们用知识改变命运。

他也尽量减轻农奴负担。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赋予农奴公民权。

托尔斯泰积极响应,把庄园中相当一部分土地分给了农奴。

俄罗斯虽大如此实诚的贵族也很难找出第二个。

在《复活》里,聂赫留朵夫干脆把土地统统分给农民,开始自食其力。

托尔斯泰晚年也打算这么干。

无奈妻子强烈反对。

82岁的他愤然出走,最终死在火车站的一座小木屋里。

临终前,托尔斯泰喃喃自语:

”农民呐他们是怎么死的?”

托尔斯泰并非个案。

农奴制废除后,一股民粹主义思潮,在年轻的贵族知识分子中兴起。他们自称民粹派,认为贵族靠着剥削人民,过着奢侈的生活,所以生来就有罪。

民粹派思想家米哈伊洛夫斯基说:

“我们欠人民的太多,这已经成为我们良心的沉重负担。“

因此,民粹派提出到人民中去,把农民从苦难中解救出来,以此赎罪。

于是成千上万的学生离开大城市去往乡村。

他们分担农活,学习手艺,教农民读书写字,甚至鼓动农民革命,反对沙皇。

由于太过书生气,民粹派的话,农民难以理解,而且农民崇拜沙皇。

当听说要反对沙皇,他们怒火中烧,叫警察把这帮学生娃抓了起来。

所以民粹运动本身并不成功。

但民粹主义在艺术领域意外的结出了硕果。

这就必须提到一个人。

弗拉基米尔斯塔索夫。

此人经历传奇,他父亲是建筑家,圣彼得堡的好几座教堂就是由他设计的。

斯塔索夫本人也在欧洲化的圣彼得堡长大,拥有不俗的艺术品位。

他曾长期担任公共图书馆美术部主任,发表艺术评论,提携艺术新秀,在艺术界拥有很大的影响力。

斯塔索夫对民粹派的政治诉求没太多兴趣。

不过到人民中去的号召,让他很受启发。

斯塔索夫认为,俄罗斯艺术家总是模仿西欧,缺乏独立性和原创性。

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只有深入普通俄国人的生活,从中寻找灵感和题材。

在斯塔索夫的倡导下,不少艺术家深入农村。

其中画家列宾和音乐家穆索尔斯基的成绩最为突出。

先说列宾。

1870年夏天,26岁的列宾来到伏尔加河上游,观察那里的纤夫。

随后他创作了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在列宾之前,画家通常从古希腊神话中取材,或者为上流社会画肖像画。即便偶尔有人画农民,也会浪漫化处理。

呈现出宁静的田园气氛。

列宾不一样,他用诚实的笔触描绘了纤夫的艰苦劳作和悲惨生活。

把画笔对准普通人,呈现他们的命运,这在俄罗斯绘画史上是头一遭。

难怪斯塔索夫看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后拍案叫绝。

在他的大力推广下,越来越多的画家开始用画笔描绘俄国人民的真实境遇。

再说音乐家穆索尔斯基。

他自幼跟母亲学钢琴,7岁就能演奏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的作品,可谓神童。

不过他并不满足于欧洲古典音乐,而想寻找一种本土化的音乐语言。

1857年,穆索尔斯基认识了斯塔索夫,为后者的魅力所倾倒。

1862年,斯塔索夫创办自由音乐学校,培养本土音乐人才。穆索尔斯基立即加盟,与另外四位音乐家组成了强力5人组。

他们大量运用乡村歌曲、哥萨克舞蹈、教堂圣歌等元素,使自己的作品同古典音乐相区别。

这其中最成功的就是穆索尔斯基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

这首曲子好在哪里呢?本书作者指出,从这部作品中已几乎听不出欧洲音乐理论的痕迹。首先他结构松散,同强调秩序感的西方古典音乐完全不同。

具体到音乐元素,图画展览会也是独树一帜。

例如开头那段曲调源自民谣,主旋律以G大调为基调,而这是俄罗斯乡村音乐的标志。

至此,穆索尔斯基创造了俄罗斯的音乐语言,并且得到欧洲音乐界认可。

从那时起,俄罗斯在世界音乐舞台上拥有了独立地位。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1,948评论 6 49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371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490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521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62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842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997评论 3 40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741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03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34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673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39评论 4 33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955评论 3 313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7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00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394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562评论 2 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