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雅的故事 原创
《吕氏春秋》里有一段,孔子周游列国,因兵荒马乱,旅途困顿,曾三餐以野菜果腹,大家已七日没吃下一粒米饭。一天,颜回好不容易要到了一些白米煮饭,饭快煮熟时,孔子看到颜回掀起锅盖,抓些白饭往嘴里塞,孔子当时装作没看见。
饭煮好后,颜回请孔子进食,孔子假装若有所思地说:“我刚才梦到祖先来找我,我想把干净还没人吃过的米饭,先拿来祭祖先吧!”颜回顿时慌张起来说:“不可以的,这锅饭我已先吃一口了,不可以祭祖先了。”颜回涨红脸,嗫嗫地说:“刚才在煮饭时,不小心掉了些染灰在锅里,染灰的白饭丢了太可惜,只好抓起来先吃了,我不是故意把饭吃了。”
孔子听了,恍然大悟,对自己的观察错误,反而愧疚,抱歉地说:“我平常对颜回已最信任,但仍然还会怀疑他,可见我们内心是最难确定的。弟子们大家记下这件事,要了解一个人,还真是不容易啊!”
多大的误会呀!孔圣人用智慧,轻易了解了真相,消除了误会。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是不是有很多的“亲眼所见”和“亲耳所闻”之事,至今还在我们的心里疙疙瘩瘩。虽然有些人因某些事情骨鲠在喉,当面去对质,既伤了面子,又伤了和气,并未解开疑团,甚至还一如既往地认为对方在为自己解释或狡辩呢?
这种“眼见为实”的误会确实可怕。领导亲眼见到下属的某些行为有违常理,敢说话的下属会和领导解释,立即消除误会。不善言辞的下属,或者是没有机会解释,抑或是领导不给机会解释,很可能就被领导贴上某种“标签”。心理学讲的“首因效应”即第一印象,就会在领导的记忆里留下不好的印象,改变此第一印象有时真的很难,因为领导是“亲眼所见”。
夫妻之间也存在着“亲眼所见”的误会。老夫老妻的相互了解,因为有常年的感情基础,他们会用自己的交流方式,要么吵闹,要么玩笑,境况略好一些。如果是小夫妻,感情基础不牢,就会做出极端的反应。笔者认识的一对小夫妻,因为妻子看到丈夫手机短信有可疑的内容,根本不问青红皂白,转天就到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
更为可怕的是,学生被家长或是老师的“亲眼所见”而误会。家长对孩子每次的“亲眼所见”,绝对不会有孔圣人的聪慧,去委婉地核实情况。家长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孩子的一通批评说教,给孩子心灵造成创伤。孩子一旦解释,可能会引来更多更重的批评。学校里课间或者中午休息的时候,老师来到教室亲眼看到的景象,有多少“亲眼所见”不为实呢?有多少学生为此“背黑锅”给自己惹来麻烦呢?这样的情况不胜枚举。
亲眼所见之事,是相信我们的眼睛,直接做出自己的判断,并盖棺定论,还是学习孔圣人,智慧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呢?聪明的人们一定会找到答案,因为眼见不一定为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