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大脑会出现那么多的心理偏差、部落心态呢?我们内在的心理动机究竟来自哪里?
首先,我们有归属的需求。所谓归属的需求,就是需要有一个被认同、被社群接纳的心理期待。当我们进入新单位后,首先会努力地融入这一团队,成为团队中的一员,否则你就会觉得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造成很大心理落差。儿子每次去楼下滑滑梯地方玩耍时,总爱带上一样小玩具,我问他干嘛带这些麻烦的玩具,他会理直气壮地跟我说,我跟小朋友一起分享,他们就会跟我玩了,这就是孩子的归属需求,他希望能尽快融入到一群孩子中,能得到他人的认同。
其次,我们需要理解他人和准确预测。人往往讨厌不确定性,因为不确定会给大脑带来焦虑,让大脑抗拒。这时候我们就需了解别人是怎么想的,需要投靠某一方,需要找到一个可以依赖的、稳定的信息来源。我们在认识一个新的同事的时候,往往不清楚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时候,我们就会关注身边人的想法,如果有人告诉你,他是一个积极上进、为人热情、脾气好的人,你就会在和他的相处中下意识就认为他是这样的人,因为大家都是这样认为的,我也应该是这样认为的,否则出现问题的不是他而是我了。
再次,我们需要有控制感。人是需要权力感的,权力感会让人感到愉快,有掌控力。因此,我们会以自我为中心,认为大家都在关注自己,自己是最重要的因素。如工作中,我们喜欢自己有运筹帷幄的感觉,喜欢指派他人,喜欢能确定完成一件事情。每天睁开眼睛,我会问儿子,你今天有什么打算?他总是愿意认真思考后回答我,仅仅有条地安排好自己一天的事情,其实,这就是我在满足儿子的掌握欲。今天,我们的孩子之所以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缺乏掌控感,被家长、被老师无缝安排,喘不过气来了。
第四,我们需要被重视。在平台上写了文章,我会时不时打开看看阅读量。当看到只有寥寥无几的关注者时,免不了有点失落。其实,我写文章的目的在于记录自己的思考,提高自我的文字修养,与他人是否点击阅读毫无关系,但还是免不了失落,这是因为我的被重视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多表扬孩子、鼓励孩子的原因,因为你随口的一句称赞,会让孩子被重视感得到满足,他就会有更加积极向上的动力,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了。
当我们能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需求的时候,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了,也能更有的放矢地教育好我们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