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产品”就从一切产品的源头,“需求”学起。
真正的需求:让顾客无可救药地爱上你的产品
那具体怎么做?亚德里安在《需求》这本书里总结了“6大关键”。
第一、为产品赋予魔力。
非常优秀≠有魔力。有魔力的产品,能创造情感共鸣并把握市场方向。
第二、化解生活中的麻烦。
因为麻烦,所以需求。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不便,指明了引爆潜在需求的金光大道。
第三、构建完善的背景因素。
为了化解客户身边的麻烦,你必须全盘兼顾,把所有相关因素联系在一起。
第四、寻找激发力。
你要找到杠杆,并撬动它,才能激发人们采取行动。
第五、打造45°产品精进曲线。
你到底能以多快的速度改进产品?一发布,就更新,才能把东施效颦的模仿者挤压到更小的空间中去。
第六、去平均化。
没有一种需求,叫“平均需求”,要更精准地满足各类客户的不同需求,去除冗余,填补缺陷。
第一:魔力--创造无法割舍的情感共鸣
那到底什么才能创造出魔力?亚德里安在《需求》这本书里,提出了一个公式:
魔力产品 = 产品功能 x 情感诉求
这个公式中,产品功能,指的是“好用、价格实惠、方便省事、减少麻烦”;
而情感诉求呢?指的是“喜悦、温暖、无拘无束、受人尊重”。
我把“产品功能”称为理性的、可参数化的“左脑需求”,把“情感诉求”称为感性的、非常冲动的“右脑需求”。
“咖啡很好喝、点心很便宜、蛋糕很新鲜”,这些都是“产品功能”式的左脑需求,而不是“情感诉求”式的“右脑需求”。
对于有魔力的产品,需求中的“情感诉求”与“产品功能”,同等重要。
所以,寻找“真正的需求”时,千万不能只用左脑,不用右脑。
试着在“产品功能”上,增加些“情感诉求”吧。
比如,在咖啡的提花上,打印一幅照片或者一些心情用语,“快乐,惊喜,心情不错”等等,让顾客喝咖啡时,有种获得这些心情的感觉。
A1:情人节出去吃私房菜丑小鸭的厨房
老板问我贵姓,电话多少,刚开始以为他是要推送促销信息。没想到是打印在给我们的菜单上的,并祝我节日快乐,瞬间很有好感。尽快后面上菜的时候出点小问题,食材不足不能加菜,最期待的兔腿也没有了。但也没有影响我的评价。第二天还收到老板的短信,特意道歉的。
第二:麻烦--解决顾客没开口告诉你的困扰
如何发现“真正的需求”?一句话:真正的需求,在麻烦背后。
亚德里安在《需求》这本书里,举了一个例子。1997年,里德·哈斯廷斯在整理旧东西时,突然发现了一盘,六个星期前租来的录像带。居然完全忘记还了,他赶紧算了下罚金,整整40美元,已经够把录像带买下来了。
“忘记还录像带”这件事,给哈斯廷斯带来了“麻烦”。大部分人面对这个麻烦,可能是抱怨几句就完了。而哈斯廷斯不同,他决定掀开这块“麻烦”的石板,看看下面有没有藏着什么“需求”。
他在去健身房的路上,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对啊,电影租赁,为什么不能像健身房一样,用月费或年费的方式购买服务呢?为什么必须要为每一盘录像带的使用天数付费呢?”于是他开始着手实现这个想法,最终成立了一家公司,就是今天如日中天的奈飞(Netflix),市值超过600亿美元,是本世纪成长最快的公司之一。
小麻烦,可能隐藏大需求。你是从麻烦上踩过去,还是掀开它研究呢?
那我具体怎样做,才能从麻烦背后,发现需求呢?
亚德里安说:画出用户的麻烦地图。每个“麻烦”,都是地图上的一个摩擦点。每个摩擦点,都是一个创造新需求的机会。
具体怎么画?3条思路:
1, 流程地图。
想象从你走出家门,上车,到机场,落地北京,取行李,打车,最后到酒店的流程。中间每个环节,有没有“麻烦”存在?有的话,掀开它,下面有没有“需求”?
比如,等行李就是件麻烦事,傻傻站在那十几分钟。怎么办?巴西的圣保罗机场,为旅客提供免费的酒水,让大家愉悦、耐心地等行李。
2,资源地图。
你装修房子,要买建材、沙发、电器、油画,还要和设计师装修工人打交道。麻不麻烦?非常麻烦。这个麻烦下面有没有“需求”?
于是,“一站式”装修网站就出现了。
3, 两难地图。
有些公司告诉你,要简约体验,就不能要复杂功能;要便宜,就不能要质量;要个性化,就不能要速度;要方便,就不能要选择。鱼与熊掌永远不能兼得。这就是“两难地图”。但真的是这样吗?这个让你陷入“麻烦”的选择下,有没有“需求”?
谁告诉你说“便宜,和质量不可兼得”,那是他们水平不够。我就要做到又好又便宜,于是网易推出了“网易严选”。
A1:回想你上次旅行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让你觉得“麻烦”的呢?这个麻烦背后,有没有需求呢?
旅行我觉得最麻烦的是带不带鞋子的问题,鞋子不好装,不好洗,洗了也不容易干。这个大家是怎么解决的呢?
知道了什么是需求和到哪找需求,就够了吗?当然不。每个“需求”的种子,都有适合它的土壤。今天,我们来学习,如何为需求找到合适的土壤,也就是“背景因素”。
第三、背景因素
背景因素,换句话说,就是“天时、地利、人和”。如果时机不对,摧毁产品的力量,可能就隐藏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那到底该怎么判断“背景因素”是否合适呢?你至少要从4个维度开始:
1、 时间
需求的种子,太早种下去,会冻死;太晚,已经没有机会。
2000年左右,微软看到一个“需求”,为什么一定要装 Office 呢?直接在浏览器里编辑文档,不是更方便吗?微软随即开始了一个叫 NETDOC(意思是“网络文档”)的项目,后来宣告失败。为什么?因为太早了。当时的网速和浏览器技术,都不支持。
今天,十几年后,各项背景因素都具备了,在浏览器里编辑文档,终于变成现实。
2、 技术
还记得第66课( 066|真正的需求:让顾客无可救药地爱上你的产品)提到的“户外太阳能充电板”吗?为什么说这是个“伪需求”,就是因为它的技术条件还不具备。
太阳能充电技术的效率还太低,一天行走,充不满一只充电宝。那几年后,技术进步,就变成“真需求”了吗?那也未必。几年后,说不定电池储能技术大进步,手机充满电可以用三个月,太阳能充电板和充电宝都不用了。
新技术不等于新需求,技术与需求之间有种魔幻般的连接。需要既懂技术、又懂商业的人,用敏锐的洞察力评估。
3、 文化
2015年,我去非洲登山,我的背夫对我说:你看,我用的是你们中国最大的手机品牌。我一看:TECNO,从来没听过啊。他很惊讶。整个非洲都知道,这是中国最大的手机品牌,你没听过?
我上网一查,这是家深圳的手机公司,只做非洲市场。他们的手机可以插4张电话卡,待机时间超长,非常便宜,据说还更适合拍黑人。查完后,我叹为观止。把TECNO移植回中国,估计必死无疑。它在非洲这么成功,就是因为适应了非洲的文化。
4、 资源
小米的联合创始人刘德,跟我分享过他们做智能手环的历程。在苹果做智能手表前,他们就想做了,但研究很久,还是决定放弃。
为什么?因为你告诉消费者,你需要智能手环,他们不信;但如果是苹果说:你需要智能手环,他们可能会觉得:是啊,我确实需要。而且,苹果一旦率先做智能手环,整个供应链资源就会被理顺。这时再做,可能更合适。
果然等苹果做了智能手表后,市场和供应链资源的土壤都肥沃起来。小米在肥沃的土壤中种下智能手环,2015年结出1200万销量,2016年1500万,2017年成为全球销量第一。
A1:你有没有见过,把好的需求种子,种在不合适的“背景因素”里,最后夭折的案例呢?
乙方心态:谁付钱就听谁的,一定对吗?
学了什么是需求和去哪找需求,你还要搞清楚,你到底是在满足谁的需求?在这个问题上,你要注意避免一种心态,叫做“乙方心态“。
什么是乙方心态?甲方付钱给你,你就是乙方,来做一套 IT 系统,甲方的老板,并不是最经常使用这个产品的人,但他决定付钱,他是客户;最经常使用这个产品的人,是公司的全体员工。这些员工,用互联网的语言来说,就叫作“用户”。
客户在付钱,但是不怎么用产品;用户在用产品,但是并不付钱。用户和客户常常不统一,是两群人。那这个时候我们到底应该听谁的呢?
乙方心态,会让你逐渐丧失理解真正用户需求的能力。
那怎么办呢?
调整心态。有时候,甲方和乙方的需求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真正的用户,也就是丙方想要什么。下大力气研究丙方的痛点,把用户服务好之后,客户自然来。
A1:你还见过哪些行业,也有这种把客户当用户的乙方心态呢?如何克服这种心态的呢?
A3:场景:
目前公司品牌叫做易生贝贝,主打小儿推拿培训,传自于一位当地很有名的中医推拿大师。目前主要针对客户群体是0-6岁小朋友的父母,以妈妈为主。主要方向是小儿健康护理相关。
请结合背景以及本周学习内容,给出如何找到客户需求,并打造出满足客户核心需求的产品呢?
1.魔力产品:和新手妈妈打感情牌当然是去关心她的孩子。可是这样就和各种针对母婴市场的产品无二了。也许可以从关爱妈妈自身的角度去考虑。比如妈妈的身心健康,职业发展,自我实现。
2.背景因素:应该已经具备了,小儿推拿盛行已久。经历过崇洋媚外的过盛时期,也有很多人矫枉过正开始没底线的信任中医。
3.小麻烦大需求:学来只是自己用吗?还是开启新的职业呢?可以从帮助别人创业的角度深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