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也是个热爱研究产品设计的铲屎官
关于交互,其实专门有交互设计师这样一个岗位;但在很多小公司,一般不会区分的这么专业,交互往往是由产品或UI兼任的。我个人认为,交互设计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并且对于用户体验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一时候在设计交互的时候,会专注于交互流程本身,但有时候会发现有一些不太合适的设计;我自己思考和总结觉得有一个关键点很重要:根据产品定位设计产品交互
交互设计看起来好像和产品定位直接关系并不大,但仔细研究,很多好的交互都是根据产品的定位进行设计的。比如同样是火爆的小视频内容社区,快手和抖音,表面上看起来是交互方式的差异;细品,这样的交互差异其实是由产品定位的差异带来的:
抖音与快手
抖音更关注与内容本身,所以更容易有火爆的内容;交互上,抖音采用的是沉浸式播放,上滑进入下一个视频的交互,降低用户获取内容的成本,尽可能的给用户曝光好内容(当然这种方式,本身很考验算法推荐的水平)。
相较于抖音,快手更看重社交关系连接,也因此塑造了不少带货网红(如辛有志等)所以快手一开始的交互,采用的是宫格列表的内容展现方式,点击进入播放,低成本的上滑则用来承载评论区的功能,加强用户关系的链接,而左滑则是进入用户主页,这样的模式更有利于集中曝光某个用户,加强陌生用户之间的关系链。
关于公众号内容的思考
最近我个人觉得对此有比较有趣的思考,是关于微信公众号的:为什么微信公众号内容,不支持竖板短视频播放器?
2019年时抖音的日活已达3.2亿,并且这个数字实际在不断攀升。这意味着在内容领域,内容形式的发展倾向:越来越多的视频内容,以及竖版视频内容。微信公众号里目前却只支持横版(16:9左右)的视频播放,抖音类的竖版内容都会以播放器高度为准,对宽度进行压缩,其实是降低了体验的。
这个问题直到我看到一篇对于视频内容的分析“横板视频视线范围广,适合拍风景,讲故事;竖版时评更聚焦,适合拍人物。故事一般比较长,人物焦点可能比较单一,比如抖音的15s的视频拍摄。很多专业的内容,都是横板视频的形式”,引发了一点新的思路:
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中谈到“推送什么信息,决定了用户会看什么信息,决定了他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里。这是一个我们要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努力的方向。”不难看出,微信的内容生态下,在公众号板块有意在推广高质量的内容,从质量上可能横板视频内容整体更优于竖版。
假设用户每次点开一个页面只有10s左右的视频,结束后只能关闭页面,体验的满足感也不会太好。既然需要一个页面来承载,那应该是相对有更多满足感的内容,更多可能是一个故事相对丰满的视频;如果从这个角度来出发,公众号支持16:9的视频播放器也是合理的,毕竟更短,更聚焦的竖版视频,放在朋友圈似乎会更合适一些。
emmmm……微信更新了订阅号,增加了推荐机制并且对饰品播放进行了更改,但个人感觉,,,,目前的更改也不是很爽;重点是结尾加了广告,好多10s的短视频本来要轮回看,现在就要看广告,哭唧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