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若健在今年87岁了。母亲姊妹三人,幼年父母双亡,叔父和婶母将她视为己出,疼爱有加,使她得以在虽贫穷却温暖的家庭中成长,并幸运地走出家门,进入学堂,接受了那个年代难得的初中文化教育,成为同龄人中的高学历,姐妹们中的文化人。
五十年代,母亲积极投身新中国建设潮流中,先是在孟津县农机厂办公室工作,后合并到孟津县第三机械厂工作。
1963年企业减员支援农业生产,母亲顾大局,识大体,无条件服从,回到土地贫瘠,经济困难,自然条件差的农村务农,从此重复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轨迹,直至体力不支的老年。
母亲一生勤劳节俭,吃苦耐劳。无论寒冬酷暑,在外同男劳力一样从事繁重的田间劳动;在家承揽一切家务,挑水做饭、洗涮种菜、养鸡喂猪等。在许多家庭为了温饱而奔忙的年代,母亲用不富裕的细粮掺杂粗粮,搭配一些应季野菜,做出可口的饭菜,满足三个子女身体成长期大开的胃口;白天下地出力挣工分,夜晚灯下纺花织布、做鞋缝衣,陪伴儿女学习。母亲用心血和汗水换来我们的衣食无忧,用生活点滴教育我们做人要诚实善良,处事要豁达宽容。她的爱似阳光洒满儿女成长的道路,她的爱似甘泉让后代倍受滋养,她的爱似无穷能量助推子孙逐梦而行,向阳而生。
母亲一生深明事理,宽厚待人,邻里有口皆碑,曾在生产队做过记工员;被群众推选为组保管员。她记性好,账头清,处事公平,责任心强,维护集体利益,爱护公共财产。组保管员一干数年直到1983年农村土地改革。
母亲一生尊长爱幼,身体力行。她细致入微的伺奉长辈,每逢佳节第一碗饭总是要隔街迈巷端给奶奶吃,平时有好吃的也总是第一时间给奶奶先送;她精心抚养儿女,悉心教育子孙后代勤奋学习,读书上进,与人为善,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她不知道什么是启蒙教育,却在我们幼年的心田种下许多美好的种子;她不明白什么是赏识教育,记忆中从来没有体罚和责骂过我们,更多的是讲故事、讲道理,让我们自悟反省。
母亲是一个普通的百姓,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农民,她却从平凡的生活中诠释出生活的真谛。勤劳朴实是她的人格秉性,与世无争是她的人生境界,知足常乐是她的生活态度,乐善好施是她的品行准则。
母亲虽然离开我们,但她的为人处世乡邻不会忘记;她的音容笑貌子孙铭记于心;她慈祥的面容镌刻在子孙后代记忆深处;她无私的爱滋润着儿女的心灵。她的精神不老,品德永存,
母亲虽然从自然空间离开了我,但在心理空间母亲永远都在,她对子女的爱永恒存在,激励着我不断学习精进,明心见性,成为更好的自己。
又是一年母亲节,希冀天国的母亲一切安好,万事顺遂!
母亲我们想你!母亲我们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