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残垣断壁式的城墙和护城河的水,构成了遗址公园对汉中古城历史意义上的现实重建。
汉中的两汉三国文化底蕴深厚,汉中古城更是始建于秦朝,历史悠久。汉中古城墙遗址就在本案北方200米处,为项目的文化落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同于城墙遗址的单一视觉体验,遗址公园为汉中古城墙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即闹中取静的休憩之地。便捷的交通可以让你在生活的快慢之间任意调换,山水草木的景观设计让你在愉悦的散步间收获健康生活。
设计思考·融合
设计团队通过实地勘测对场地有了直观的了解后,开始思考设计的合理性和逻辑性,因为不仅要注重景观设计的表达,还要考虑到文化历史的传播,所以通过融合历史与现在的双重记忆,融合出则繁忙入则静心的两种生活节奏,为市民构造了一处闹中取静的休闲空间,打开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项目位置
项目场地位于西环路与将坛路交汇处,项目主体是一个没有棱角的三角形,占地面积为1431平方米。作为一个遗址公园,由于位置的特殊性,在承载更多历史文化脉络的基础上,也会被赋予更高效的土地利用率,对构建本区域多层次复合城市公共空间有很大的示范作用。
基于现场地形的客观条件,设计团队充分考虑到行车视野的实际需要,在三处道路交界区进行视线无遮挡布局,增加了交通的便利性,也提升了场地高矮有序的空间层次感。
城墙
设计团队从汉中古城墙的基本形制及布局获得构思及创作灵感,通过简化、抽象等演进手法,以残缺城墙的形式分别置于场地三面,从而形成围合之势,特意营造的围合空间不仅增加了公园的安定感和聚合感,也暗喻城墙的实际功用就是围合护卫。
残缺城墙的造型简洁质朴,入口处是镶嵌铜辅首的LOGO墙,铜辅首的原型取自城门上的辅首,瞪目张口的狮头作为辅首的既有守门之意,又显示了汉中古城的壮美坚固,用作此处则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汉中古城地图和汉字雕塑则是另一面墙,从中可见历史上的汉中古城规模恢弘,城池兼备,南凭津流,北结环雉。最后一面墙上外嵌城墙修葺史,内置仿汉砖,不仅可以体验历史的厚重感,也可以更直观的看到文化脉络的延续。
排洪沟——护城河
为了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城市文脉的延续性,也为了项目的景观丰富度,设计团队将排洪沟进行了充分利用,以景观设计的手法抽取水的流动线条对场地环绕一周,暗喻绕城墙一周的护城河。
望楼
望楼,古时用作瞭望守御的高楼,是城墙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现在作为闲坐纳凉的亭楼,是整个遗址公园的主要景观视线焦点,与水面以及周围的残垣断壁形成一种对话。这种景观处理手法达到了时间与空间的交流与融合,营造了视觉上的差异性,加强了公园整体的层次感。
枯山水
传统景石置于草坪之中,是简洁干净,植物的柔软和山石的坚硬形成一种对比,表现了中国传统盆景艺术的真谛;置于沙砾之上,则禅意十足,虽无山无水,却以沙代水,以石代山,营造了日本枯山水的意境之美,共同体现了东方园林景观的设计理念,虽然简约却极具韵律感,意象的表达会引起人们内心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