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反思这个案例时,我想到是黄老师第一次课程上说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家的孩子两极分化,也就是双高,成才率比一般家庭高,出现问题的概率也比其他家庭孩子高”。今天我想说,父母缺席的家庭,孩子们好像也呈现了双高,高懂事率,高问题率。说到懂事,我就又想到了,大家一直说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早懂事,但是这种懂事其实是让人可怜的。
所以,今天我想要谈的案例是我们班的卫生班长,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
班级微信群里面,这个孩子的家长进了三位,分别是孩子的爸爸,孩子的奶奶,孩子的姑姑。可以说,家长进的也是比较全的吧,但是唯独缺少了最应该在群里的妈妈。
这个孩子起初给我留下的印象不是特别深,只是感觉有一种话不多,但是特别懂事,带点讨好型人格,又有一点点天然的,属于孩子的那种童真,稚嫩,幼稚。感受的出来,他不是一个特别自信的孩子,但是因为他比较懂事,也比较负责任,所以我就把卫生班长这样一个重任交给了他。学期初整体来说,他的表现还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大概开学一个月多后,有连续两三个星期,我突然有一种感觉,就是他的作业好像永远都是零碎的小纸片,比如说一次家庭作业是抄写生字和中心思想,他就会有两张小纸片。起初一两次,我给予了孩子宽容,后来我就尝试性告诉他,作业要用一个本子中规中矩的写出来,不要是零零碎碎的纸张纸片。紧接着我就发现他开始出现作业忘家的情况,起初一两次,我仍然是比较相信孩子的,并且基于,对他家庭情况的考虑,我都是没有让他的家长当天就送来,而是要求他第二天早上带来。那么第二天早上,他从来没有给我带来过,基本上都是在家里找不到了。这样的情况发生几次之后,紧接着就又变成了作业在家写完,带来了,但是作业就是不见了。或者是前一天下午在学校就写完了,但是第二天早上来就找不到了,并且他还都有证人,在学校的话,会说同桌看着他写作业了(而他的证人只能证明他在写东西,却不知道写的什么),在家的话会说他的奶奶看着他在写作业,能证明他写了。基于对孩子的信任,起初几次我也是非常相信他的。随着这种概率很小的事件总是发生在他的身上,我对作业这件事就产生了一些质疑,并且跟孩子进行了沟通。但是可能是我沟通的这个方法不太合适,权威感太重了,后来一个星期之内大概发生了两次吧,班里边孩子的作业出现丢失的情况。基本上都是在本子上写的作业,等到交作业的时候,突然发现作业的那几张纸被撕掉,不见了。这个目的就很明确,就是拿别人的作业要顶替自己的作业。发生这个问题之后,我在检查作业的过程当中就更加仔细留意字体,然后就发生了一些蹊跷问题。在最后一次出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卫生班长的同桌作业丢了,那么在经过经过笔迹对比之后就发现,卫生班长的作业是他同桌的,但是两个人的字体确实比较像,班长就不承认这个事情。跟孩子也进行了沟通,他的情绪就比较激动,因为我一贯对他是非常信任的一种态度,那么出现了这样一种不太好的情况之后,他觉得可能,我不喜欢他了,或者怎么样了?然后这个时候恰巧就有别的同学来打报告,说他在四年级的时候也出现过拿别人的作业替自己作业被老师发现之后,在全班面前念了检讨,做了保证。
因为孩子们已经五年级了,拥有了自尊意识,我不太愿意让他当全班同学去念这个保证,所以我和他私底下进行了沟通,告诉他,首先,他想完成作业这件,事情是非常好的,他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那么,对于今天发生的这件事情,老师经过了再三的笔迹对比,发现了一些问题,他有没有什么想说的?孩子就开始哭泣,然后跟我强调作业真的是自己的那种委屈的状态,如果不是我有真凭实据的话,真的就会相信他。话已经进行了十多分钟了,他的情绪稍稍缓和了下来,但是仍旧一口咬定真的就是自己的作业。我就让他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再想想这个事情,如果想通了,可以来找我说。我就到办公室喝了口水,水还没有喝下,同学们就来找我说卫生班长的情绪很激动,站在栏杆的位置,腿敲在栏杆的下方横杠上。听到这话,我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赶紧跑下楼,表面上去看问题,好像没有孩子们说的那么严重,但是这种事情真的是谁都不敢做保证,于是我抱着他,他一看到我就再次重复刚才说过的话,老师我真的没有拿别人的作业,不信的话你可以调监控(教室有监控,但平时不开),我说没有关系,老师是相信你的,从学期初认定你当卫生班长,老师就非常的看好你,那么今天这件事情,你既然现在,跟老师想说的话,仍然是你没有拿别人的作业,那么老师就相信你,这个时候他的情绪也缓和了下来。跟我说老师,我就是想站在那透透风,冷静一下。
发生这样的事情之后,我内心还是非常忐忑的,紧接着就和他的爸爸进行了电话联系,把这个事情告诉了他的爸爸,他的爸爸说,老师你放心,他不会做什么特别激动的事情。出于这种职业警惕心吧,我就劝告了孩子的爸爸,我说孩子可能平常不会做这样的事情,当他情绪激动的时候,跟我们成年人都是一样的,很有可能弄之下,做出一些令自己令身边人懊悔的事情,所以我们都是警惕一些吧!
但是这件事情还是没有结束,后来慢慢的这个孩子,开始请病假,并且每次病假都是周一。临近期末考试,我很焦虑,他这种这种频繁层次的请假,很清楚,他每周一请病假的原因,是在躲避每次周末作业的检查。他的爸爸和姑姑甚至给我打电话,每次都给孩子送到了学校门口,但是孩子就是死活不进门,打也打了,骂也骂了,教育也教育了,都没有用。
这个时候我就又想到了黄老师举的那个,从楼上一跃而下孩子的案例。老师当时痛心疾首的告诉我们,他很不能理解这个孩子的生命已经没有了,而老师家长却还停留在这个孩子学习很好,平常表现很好……而我现在何尝不是黄老师口中的那种老师?孩子已经出现为躲避作业而不愿来学,甚至厌学的情绪?到底是孩子愿意上学的这种积极性重要,还是他写的那些作业重要?想明白这个问题之后,我就和孩子再次进行了沟通,帮他减免了,没有意义、机械化的抄写作业,保留下了高效的、有意义的背、写作业。这样一减免之后,作业量非常的小,他也没有再请过假了。
在这件事情之后,我也开始审视反思自己,明明也和他进行了一些沟通,甚至给予孩子了很多信任,为什么事情还是发展到了这一步?思考无果,我就开始和同事交流这件事,交流的时候,那我说出一些话之后我突然意识到,我的交流只是在我的意识里面,我希望结果能按照我的意识发展进行、得出,所以我的目的性太强,并且,我的肯定太虚伪,太急于求成,回忆最初我跟他一次次的谈话,我的眼神透露出我内心对他的多次作业巧合问题的不信任。再加上这个孩子的生命铁三角有缺失部分,他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段关系没有建立起来,他对周围所有应该是有很强的戒备心的。我自以为的信任,对他而言,根本都没有走入他的内心。我的信任只是我公式化的为了完成一些我想要的目的。
当我意识到是我的沟通不够真诚之后,我马上进行了调整,所谓万能的341,不论任何事情,哪怕这件事情,孩子真的做的不对,我们仍然要肯定他积极的方面,保持他积极的动力。这种肯定不是套公式、虚假的,不是自己的内心已经给孩子的一些行为做下了定义,然后一遍遍诱导孩子说出自己想听的东西,而是发自内心接纳孩子,那他所有的情绪,赏识这件事情当中他所有正向的动机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