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更愿意相信有形层面的东西,比如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殊不知无形层面才具有决定力量。
就像一棵花,我们首先会看到花朵、叶片,枝条、躯干,这是有形层面;那么细胞如何分裂、水分如何输送、矿物质如何吸收、光合作用如何发生,则属于无形层面;抽离了无形层面,花将不复存焉。
无形层面是我们无法用语言表述的, 因为语言会框定经验。很多来访者跟我说,到了婚嫁年龄,却总是遇人不淑,到最后甚至对感情绝望,不知道这一生,还能否过得幸福。
前几天也有读者给我留言:不清楚什么是高匹配度的婚姻,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谈什么是契合和匹配度。
1
其实,要说透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性格入手。
既然我们要谈的是亲密关系,那么身处其中的两个人,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关系碰撞,性格也就在其中扮演了很重的分量。
这就要求我们,在深入一段关系之前,先要静下心来了解自己。老子曾说:“自知者明,知人者智。”那么您是否曾深入了解过自己呢?
当然,这可能是一段不着边际的时光,一开始您会觉得无从下手。没有关系,当你把注意力放在当下,然后专注在这份喜悦里,并且对喜欢的事持续投入精力,它自会指引您打开“自知”的大门。
2
爱丽曾几次跟我说:在爱的人面前,为什么我总觉得自己不够好?而她并不知道,这是一种自我贬抑。有自我贬抑心理的人,无论多努力都无法对自己满意。
试想,一个有严重自我贬义心理的姑娘,面对大小事情都觉得心里没底,更别提拍板决定了。内化了的父母,总是时时刻刻对她进行审判和打压,这样的她如何有能力面对婚姻?
在相处之前,她就已经满脑子疑问了:这个人真的适合我吗?如果错了怎么办?父母不确定我是无论如何也不敢走入婚姻的。好像结婚这个事情,成了父母的事。
是啊,如果这个事情被转移,自己就顺理成章的逃避了责任,无论成败,都可以为自己开脱了。渐渐地,潜意识,会推动她将重大事情的决定权,拱手让人,而不自知。
3
这样看来,婚姻幸福与否,与性格紧密相关。假如您有完美主义倾向、碰巧又是讨好型,如何做才能重塑性格,进而拥有幸福呢?
首先,我们要通过自我觉察,清楚目前所处的状态。
假如您也如爱丽一样,正处在自我贬抑、自我打压的漩涡里,请您在这份觉察中,接纳自己的不圆满,然后在持续不断的自我抱持中,学会肯定自己吧。
其次,在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受到一些创伤,如果您在第一阶段的觉察里,看到了那个受伤的内在小孩,就请您发自内心的认可、看见她,然后跟她说:毕竟这不是你的错,你只是被吓坏了,你看我已经长大了,现在让我来肯定你保护你,陪着你一起长大。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与内在父母进行和解。然后试着跟他们沟通:我知道在成长过程中,你曾经帮助我、保护我免受侵害,但是现在我长大了,有了保护自己的能力,并不是我们遇到的人,都会以父母的方式对待我们;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有敌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辨别,选择那些同频的人相处。
当我们试着与内在父母和解,内化的部分才能逐渐放松控制,真正的自我肯定、自我疗愈之路也就开启了。
也许疗愈之路曲折又漫长,但只要开始了第一步,人生也就有了新的可能。
4
也许您会说,大多数人都是稀里糊涂走入婚姻的,哪有那么多情投意合,婚姻到最后不都是在凑合吗?是的,这是大多数人所经历的婚姻。
如果一开始,我们眼睛里只盯着外在条件,只是追求家世、相貌、学历等方面的门当户对,恐怕难免会过着过着就不走心了。
并不是说外在条件不重要,但那不是爱情的关键。长久的爱情,更在于精神和心灵世界的相互匹配。基于此才会有心领神会、心照不宣、心有灵犀。而内在成长,是我们每个人通向幸福婚姻的捷径。
就像钱钟书和杨绛先生的爱情:我喜欢什么你知道,我需要什么你明白,你懂的我也懂,你喜欢的正好我也喜欢。假如您也想要心与心相匹配的爱情,为什么不在开始之初,就着手疗愈自己呢?
当我们在思想和灵魂上产生共振,彼此心照不宣,你优秀的同时,我也很努力,两人始终处在势均力敌的平衡之中,逐渐活成一对灵魂的知己、心灵的伴侣,爱情才会在长久的相伴中,更加绵长;婚姻也自会在岁月的沉淀中,历久弥香。
通常,婚姻匹配度包含的内容有很多,比如性情相投、三观一致、思维模式、处事模式、生活习惯等,这些都决定了两个人在一起是否舒适融洽,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讲的舒服。
本文所说的匹配度,主要是指精神品味,两者的水平接近或相当,才称得上契合。其实,在大多数关系中,是高品位在迁就低品位,否则关系就面临解体。
而了解一个人,就像观察一朵花,当我们将注意力投向无形层面,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然后明白:身高、外貌、金钱,都是心外之物,唯有心与心的匹配,才能成就完美的爱。正如《闻香识女人》中,法乌斯托所说:不要用眼睛去看,用你的心去发现……
我是慕容歌,一个脑洞大开、对生命好奇和热爱的存在。
你知道吗,你的赞,会让我欣喜若狂